鲜卑之谋,西域之危(下) (第2/3页)
则完全不同。如果鲜卑人能够控制甚至吞并西域最大的几个国家之一的乌孙,那么他们便可以以此为平台逐步控制整个西域,到时候获得了足够多的物资以及战略空间的鲜卑人的危险程度显然即使是檀石槐时期也是无法与之相比的。
所以从战略上来说,这次鲜卑的举动虽然称不上极为高明但却也堪称不凡。
大军驻屯于乌孙边境固然会引起乌孙人的jǐng惕,但是就好像另一个位面当中人种大杂烩帝国的那些航空母舰一般,威慑作用绝不是等闲可以忽视的。如果乌孙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或许他们还可以无视这种威胁,但是现在在乌孙老王病重,三个儿子为了王卫明争暗斗的关键时刻,鲜卑这个强大而又危险的外力或许会成为某些人翻盘的最后一搏。
如果真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那么对于参战的鲜卑各部都是一件好事只浪费了些许粮草就能换回大量可以预期的物资和财富,相信没有人会对这样不流血的战争产生抱怨。
哪怕乌孙人都具有极高的爱国主义情cāo,拒绝鲜卑人的介入,但是随着鲜卑人驻扎在乌孙边界的时间一长,再严密的监控也会因为国内的纷争而有所松懈。到时候只要魁头和骞曼在武威一带搞些小动作,制造一些摩擦,做出一副要举族南下对峙董卓的姿态,那么原本就更专注于国内的乌孙人即使不认为威胁会暂时消除,也一定会加紧国内斗争的脚步,这样一来哪怕表面上的防守依然很严密,但是在细节上必然会有些松懈。
何况正常的话他们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鲜卑身上,一rì鲜卑的那些著名将领不动,乌孙人就会觉得高枕无忧。毕竟不象汉人之地城池林立,乌孙等西域国家或者以游牧生活为主,或者人口实在是少到了比起大汉某些大县还略有不如的地步,一国之内一般除了都城经过历代修筑比较坚固外少有城池更少有坚城,整个战争过程中经常不是野战就是国都攻防战。
“根据我们的消息,乌孙虽然号称控弦之士十数万,但是一来以各位对胡人的了解这十数万人当中的水分自然知晓,而且虽然乌孙昆弥统一了原本分裂的大小昆弥两部,但是小昆弥依然保有一定的兵力,虽然不多,但是还是分散了乌孙的可用之兵。如果高柳兵还能拥有四万jīng兵的话,利用奇兵突进的计策确实具备了击破乌孙人的条件。而只要击败了乌孙人的主力,鲜卑大军便可以缓缓而进一举攻克他们的都城赤谷城。至于瞒过乌孙人的眼线出奇兵令数万人悄无声息的行军虽然不容易,但也绝不是做不到,选条人迹罕至的道路,遇到的人都杀光就行了。这方面诸位将军想必应该比儒这样一介儒生要了解的多,相信魁头的兄弟也一样。”
“鲜卑人,尤其是来自东部鲜卑的那几位就不怕扶余人乘虚而入,虽然两地相隔千里,但是鲜卑这么大的动作时间又过了这么久扶余王尉仇台应该没道理察觉不到吧。而且高句丽的伯固似乎和鲜卑人这些年闹的也很不愉快吧,他们会不会有什么动作呢?”
贾诩终于出声了,不过李书实总觉得他与其说是在询问李儒,还不如说他更像是在提醒李儒所遗漏的事情,又或者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什么其他的目的么?
李书实从来不认为贾诩这只老狐狸会轻易的做出这样没什么水准的举动。
“至少一支在东部鲜卑占有重要地位的段部没有动,所以尉仇台可没那么容易占到便宜。至于伯固,那个老家伙现在连辽东、玄菟公孙家的私兵都抵挡不了,又怎么敢在草原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