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激奏Ⅷ (第3/3页)
是有些东西依然会随着积少成多最终达成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比如董卓军最为重要的战争工具——战车。
战车虽然同样是借助战马的力量进行作战,但是与现在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的骑兵作战相比,战车的作战方式与骑兵有着比较大的差异。
战车论总吨位显然要超过只有单马的骑兵,所以论起正面的冲击力显然战车更加强悍,哪怕是欧洲重骑兵与中华战车相比只怕也是稍有不如的。而战马显然在机动力上显然直接甩战车数十条街这也是公论,哪怕是在那个没有马镫没有马蹄铁马鞍也不够成熟的年代。
实际上如果仅仅将战车看做是如同重骑兵一样利用速度和吨位去冲击敌阵的战争兵器的话,那显然是低估了战车的威力——战车在正面战场上对于步兵的杀伤效率远非重骑兵所能比,原因就在于比起重骑兵的区区一根长枪和一堆如同铁罐头一般的铠甲,战车的杀人方式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全方位立体式。
中华战车一般的配备是三人两马,其中一人为御手也就是开车的,一人手执长兵器(丈八蛇矛级的长戟),另一人手执远程兵器(主要是便于使用的弓)。细心的人一定看出来为什么要强调战车配备的是长兵器而非近战兵器呢?因为战车在车轴两端都会加装一些又长又硬的凸起物,一方面用于击毁敌方战车,另一方面以战车的速度那东西打倒人身上……
虽然知道有些练硬气功的身体硬如钢铁,但是这个世界大部分还是普通人,所以连战车都能摧毁的东西让人受到重创甚是秒杀还是蛮轻松加愉快的。
这也是为什么战车一般用不到短兵器的原因——运动起来的战车就好像一台小型的战争堡垒或者是战争绞肉机,谁靠近都会有巨大的生命危险。
当然,西凉骑兵这种多用途兵种稍稍有些例外,虽然使用战车作战的时候依然会按照古法行事,但是战车上却装载了短兵器,用来应对一些需要放弃战车作战的情况。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战车在冲锋的时候绝对不会排成所谓的密集阵型,因为那样只能让己方战车直接“自相残杀”,而为了弥补中间的空隙,自然就需要步兵在后面跟随。
所以,与其让战车去冲击敌人的密集阵型,倒还不如去冲击敌军各个军阵之间的结合部,然后将之撕裂并扩大最终引起敌军混乱乃至崩溃。
顺便一说,战车之所以没落除了战术问题外成本也是巨大的问题,别的不说,光是寻找足够多成对的速度基本相同的战马以保证战车有着稳定的速度就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这天底下恐怕也只有地处西凉的董卓军才有这份本钱吧。
虽然因为地面的缘故严重影响了战车的cāo控,但是失控的战车有的时候造成的破坏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呢。
ps:不知不觉中已经二百万字了,胸中似有千言万语却又仿佛无一语可言,总而言之一句话: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咱会继续努力的。
ps2:父亲颈动脉当中似乎有一块软的什么东西黏在血管壁上,据医生说很不好处理,而且一旦脱落容易引起颈动脉阻塞,很危险。果然人老了身体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过除了配合医生之外也只能祈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