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激奏Ⅵ (第2/3页)
激将法或许还不自知呢,虽然老张其实挺聪明。
所以,看到那些荧光距离自己越来越近,刘备微不可查的叹了口气。
盟主啊,不是我刘备不尽力,怎奈何敌人太凶残啊!
与并州军和幽州军的作战方式略有些不同的是,西凉军的作战方式更加“古朴”一些,因为传承自老秦人的传统便是喜欢驾车出行。如今再加上战马的普及以及与羌人杂居使得各种战术发生了杂糅和jīng炼,结果诞生了西凉骑兵这种集骑兵、战车以及步兵于一身的独特兵种――你就可以称之为车载步兵,也可以称之为战车兵,更是优秀的骑兵。
与远古时期完全依靠战车的冲击力来进行战斗的战车兵有些不同的是,西凉骑兵的战马因为马鞍、马镫马蹄铁(注1)的应用,使得西凉骑兵可以迅速转化为轻骑兵和步兵两种兵种,甚至某些副职业为弓兵或者弓骑兵的西凉骑兵还能够在战车上对同伴进行远距离支援。
更别说这些西凉骑兵还通晓羌斗,不论是骑战还是步战都非常的强悍。
所以被赋予了新的生命的战车部队也让原本属于他们的战术得到了发扬光大。
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这鱼鳞阵。
之前说过,鱼鳞阵的前身是鱼丽之阵(注2),最早采用这一阵型的是记载于《左传・桓公五年》篇中的郑国以“曼伯为右拒,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阵。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战于儒葛。”
三国末期西晋初期的名将杜预是个酷爱《左传》的儒帅,就好像关羽一样,没事就拿着书翻来覆去的看。而且杜预的家世要比关羽这个逃犯好很多,所以他不但有时间看和琢磨,而且还有能力为《左传》做注,也就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对《左传》里的文章进行解释。
而其中他对于上面那段记于《左传》内的文章是这样解释的:《司马法》:‘车战二十五乘为偏。’以车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弥缝阙漏也。五人为伍。此盖鱼丽阵法。
也就是说,最原始的鱼丽阵是以二十五辆战车和每辆战车后配备五名步兵也就是总共125名步兵作为一个战斗单位,而后无数个战斗单位集中在中路,左右两翼作为保护,对敌人进行持续不断的波次打击以达到中路突破的一种进攻型阵型。
这其中不但强调了利用战车的冲击力从而达到冲击敌阵的效果,同时利用步兵跟随战车一方面填补战车与战车之间的缝隙,一方面也可以保护战车不会受到漏网敌人的攻击。
嗯,说到这里或许有些人已经反应过来了,尼玛,这不就是远古版的步坦协同么!
战车在冲阵的时候因为马匹的不同,战车重量的差异从而导致战车不可能以同一个速度行动,虽然短距离可能无法看出来,但是距离一长冲锋的战车就不会再处于同一个平面。
这就好像战马冲锋一样,所谓的锥形阵最初并非是一种刻意的阵型,而是战马因为自身素质和身上负载的差异产生的步调不一致的情况,后来随着战事的增加人们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将武艺高强的人故意布置在最外端,从而将之逐渐演变成了一种阵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