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董卓仲颖的失望 (第2/3页)
而后这个大司马一直延续到了光武帝刘秀所建立的东汉,然后又重新改回了太尉。不过总体而言,虽然职权略有不同,但是不论是大司马还是太尉,都属于三公之一同时并不并存。
而董卓设立的这个大司马却不一样。因为名义上其比三公还要高半级。
只不过名义上永远是名义上,董卓怎么可能允许有一个人跑到他的头上指手画脚呢。
所以,这个重新被设立的大司马的首个担任者不是别人,正是名义上依然还有着太尉头衔的现任幽州牧,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能到洛阳赴任的宗室名士刘虞。
嗯,既然你刘虞没能来洛阳担任太尉,那么也就别来做大司马好了。不过因为你刘虞担任的那个太尉的位子实在是太令人眼馋,所以这种明升暗啥事没有的方案你也别生气。
是的,董卓宣布自己接任刘虞的太尉一职,因为现在他已经掌控了整个洛阳,只要依靠他手下的将领就足以应付所有的情况,而他自己完全不需要再掌控着军权不放,所以太尉这个职位很是适应现在的董卓。而且将司空一职腾出来既可以用来招揽人才同时也是一种解脱。
是的,解脱。
毕竟在其位总得谋其政,哪怕他是别有用心,但是为了自己的脸面,哪怕是做做样子也要把这场秀演好。可是董卓可没有李书实如今的那套行政班子。就如同刚到西河时累的半死不活的程昱一样,打算亲力亲为的董卓在李儒同情的目光中没有三天便趴窝了。
嗯,这还是在李儒的全力帮助之下。可谁叫当初洛阳损毁的那么厉害,人员逃散或者死亡的那么多,偌大的司空府里竟然没有几个低级掾吏可以用来分担董卓的工作。
所以一旦有解放的机会,董卓几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将司空的职位给辞掉了。
弘农杨家的代表人物杨彪接替了董卓的位子成为了司空,只不过他显然不可能入住董卓那占地面积超大的司空府,至于办公地点的问题,就由他自己解决好了。
不过杨彪对此倒也不算太在意,而且当他坐上了司空的那一天起,弘农杨家继杨震的太尉、杨震的儿子杨秉的太尉、杨秉的儿子杨赐的司空和司徒之后作为杨赐的儿子杨彪也成为了三公之一,于是弘农杨家如今也可以称之为四世三公了,这可是莫大的荣耀啊。
原豫州牧黄琬则担任了司徒一职,同时征召了大名士大儒“荀氏八龙”之一的荀爽荀慈明成为光禄勋,而擅长清谈且被称为博古通今的名士孔伷则成为了豫州刺史。
大概董卓认为这文士掌管兵权即使是想要造反也不可能掀得起什么风浪来,说不定只会清谈的文士还更好对付一些,毕竟卢植这种“上马能指挥砍人,下马能提笔著书立说”的家伙怎么看怎么不像是多数派,更别说其角sè转换还转换的那么好。
实际上这个时候各地不少的世家对董卓的征召还是表现出了服从的一面,不但应董卓的要求提供了一位相对比较优秀的子弟出任黄门侍郎,而且家族高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