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旅行的途中总会有些麻烦(六) (第2/3页)
种水网纵横的程度,但是河流的数量也远远超过李书实的想象。所以也使得这里的山头沟壑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光秃秃尽是一抹黄色。
这里不少的山头上都能看到稀疏的绿色,虽然数量并不茂密,但是却也欣欣向荣,没有多少颓废的灰白颜色。如果能够碰到规模比较大的黄土塬的话,还能在上面看到足以跑马驰骋的草原。甚至越往南方行去,这种现象也就愈加的频繁起来。
看着这一路上虽然壮丽却也孤寂的景色,李书实不得不感慨,原本在后来人口还算稠密的地区现在却如此荒凉。可是这又能怪谁呢?谁叫这里可以用来耕种的土地远少于原地区呢?
要知道虽然这里水资源并不见得有多么缺乏,但是首先这里是黄土堆积区。leduwo冰河时期爆发的大规模冰川移动将河西走廊一带的沙土带到了这里,可是当冰川融化之后沙石却留了下来,而且被融水的冲刷造成这里的地形都宛如断层一般,在这种地形上就连梯田都无法开垦。
虽说因为鸟儿的缘故这里多了星星点点的绿色,可是同样无法让人放心的开垦。因为人类种植的粮食作物一年有一半的时间不是没有发达的根系固定表层土壤,要么干脆已经收割结束完全连点植物也没有。面对这里经常出现的大风和流水的侵蚀,原本就少得可怜的可耕种土壤又会被更多的被带离这块本已贫瘠的土壤。
更别说这里的气候变化非常的剧烈,李书实曾经记得某些历史气象学家曾经分析过,在秦末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具体什么原因只有天知道)这一维度所在区域开始变得寒冷,这直接导致这里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重。而在汉代又有所回升,所以估计肤施那万余户的人口就由此而来(强行迁移也算在内)。可是,到了东汉末年似乎天气又开始变得冷了。
都说汉民族是个缺乏侵略性,缺乏扩张性的民族――屁话!想一想汉人的祖先黄帝再加上出身东夷的炎帝――统共加起来也不过黄河下游流域一带而已。可这个已经到了即将覆亡的东汉末年呢?朝鲜是大汉领土,越南北部也是大汉领土,这是一个不喜欢侵略的国度?
可是为什么大汉却又给人以那样的错觉呢?很简单,利益。
是的,利益才是历代原王朝显得保守而非扩张的根本原因。
原王朝基本上都是农耕型社会,其创造财富的主要手段就是种植、少量的手工业和虽然受到打击却依然不可忽视的陆路以及内陆水运商贸。好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都出来了。
因为科技的发展程度的因素,第二产业本来就不是古代世界的主要经济力量,可就算这样国的瓷器、丝绸和茶依然可以很轻松的掏空全欧洲贵族口袋的每一分金银最终让贸易逆差红了眼的欧洲和国打起了鸦片战争(友情注意不要对号入座哦~)。
而国最为重要的经济命脉依然是第一产业,也就是说对于原王朝而言,土地、人口就是其发展的命脉,也是每一个垮掉的王朝所必然面对的灭亡条件之一。
那么既然需要土地为什么不侵略呢?那么就让我们看一看国的地形――好么,整个一个四塞之地啊――北部是一望无际的荒漠,虽然也有河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