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89.鲜卑起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89.鲜卑起兵 (第2/3页)

的漠北,通过依附和连刚刚获得南下资格的拓跋鲜卑。其首领是刚刚即位正是年富力强好时候的拓跋诘汾。而拓跋诘汾的父亲则是草原上大名鼎鼎的智者,日律推演的师傅,被尊称为“第二推演”的拓跋邻。

    这个拓跋邻可以说真的不负他第二推演的称号,他是拓跋一族兴之祖被尊称为“推演”真名已经无人得知的拓跋推演的世孙。

    当时因为拓跋推演的决断,整个拓跋部落连同己方的部属从原本位于黑龙江南部与大兴安岭北部广阔的山林和沼泽地带带到了位于北匈奴被大汉驱逐前所占据的漠北地区的呼伦池一代。leduwo正是因为这一次迁徙,使得原本以狩猎为主畜牧为辅的鲜卑部落逐渐成长为了一支强悍的草原部落。嗯,这个发家史如果仔细想一想会突然觉得和某个叫做金的家伙很像啊,当然从时间考虑金朝绝对是盗版和山寨,人家鲜卑才是正版来着。

    而当发展到拓跋邻的时候,这家伙有感于自己部落的待遇与现在檀石槐-和连所率领的本部落相似的处境,都有了一些枝强干弱,所以便想出一个相当有意思的方法――“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摄领之,乃分其氏”,也就是表面上宣布分家,然后利用种种手段让分家后的每一个兄弟都能够将一部分原本散乱的部落控制到自己的手上。

    表面上将自家宗族的实力分散削弱了,或许还有聪明人曾经为此爆发过动乱,但是因为兄弟齐心,所以最终还是将原本散乱的庞大部落联盟变成了他拓跋氏的家天下,而拓跋氏的可信地位也就此树立。后来估计别的叔叔辈的亲属看的眼馋,于是拓跋邻本着雨露均沾的原则,将两个关系不错的叔父也提拔起来,这样就形成了后来的“帝室十姓”。嗯,这个制度其实倒也不是拓跋邻首创,匈奴的那些个王其实也和这个类似。

    这个方法其实对于现代人应该也很熟悉,那就是所谓的控股。以母公司为基础将一部分钱拿出来收购其他公司的股票,只要超过40%就基本能控制整个公司,实在不行就来个51%的绝对控股。虽然母公司的资产折现后没有发生多少变化,但是整个集团的总资产却近乎翻倍。

    顺带说一句,身为拓跋邻的徒弟,日律推演竟然没能帮助和连解决鲜卑王族根基不稳的问题,虽然也许有和连不听从其意见的原因,恐怕更多的还是日律推演光去学习如何“推演”了,而不知道有的时候一个好的政治体系远比那些推演要有用得多,所以压根就没怎么研究。

    拓跋邻让拓跋鲜卑的实力蒸蒸日上,可是很快麻烦又来了,呼伦池这地方沼泽比较多,虽然水草不少但是架不住总掉沟里吧,于是同样有着“推演”名号的拓跋邻就知道自己也应该学学推演一世来个举族南迁。只是他的年纪大了,身体的机能也早就在一次次算计和战斗消耗的差不多一干二净。

    于是南迁的重任就落在了拓跋一族新任族长,拓跋邻的小儿拓跋诘汾的身上了。要知道南边的那个由檀石槐创立的鲜卑联盟虽然已经出现大量的裂痕,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拓跋鲜卑这点家当还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