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这终究是一个现实的世界啊 (第2/3页)
并不清楚的是,李书实对于他的那些小心思相当的了解,或者说对凉州之于东汉那复杂的关系颇有了解,毕竟那是一手颠覆了大汉最后的秩序的董卓的发家之地啊。
从始至终凉州都存在着两个大派别,一个是愿意服从大汉的恭顺派,另一个则是有割据之心对大汉朝廷并不太感冒的自立派。至于贾诩这样的更多的是以谋主的身份出现,所以基本上不会考虑自己个人的政治立场,所以你基本上看不出他的倾向性,老狐狸很擅长隐藏。
其实恭顺派和自立派各个州郡都会有,只是凉州的自立派的数量实在是堪称大汉十三州最多的,其他州郡更多的还只是想要获得自治权利,而凉州的自立派要的和海峡对面的绿党的诉求相差无几。leduwo而且最最关键的是大汉对此还表现的举棋不定。
凉州地处大汉西北,所辖包括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宁夏南部、陕西、新疆和内蒙小部分,地盘不可谓不大,但是这些地盘加起来却基本上却没有几块好地方,能与之相比的或许只有并州这个群山之州了吧。可惜并州还有汾河谷地位于太原地区的太原盆地和稍北的忻定盆地以及雁门郡所拥有的大同盆地,其特点都是河流造成的冲积平原。而且东汉的并州还拥有被称为草原上的明珠的河套平原,虽然被用来安置归化的匈奴人,但名义上还属于汉朝。可是凉州呢?绿洲都是戈壁上的明珠,也是无论汉人还是胡人都要疯抢的地方。剩下的?别的族群能不能生存李书实表示自己不清楚,反正他是相信汉人的生活方式在那里绝对活不下去。
而那里各种少数民族还特别多,别看大方向就是羌人和氐人两大种,可是其实各个地方的部落基本上互不统属,还是那句话,关系之复杂不亚于海对面那个岛国被称为战国的那个时代。
如果仅仅是胡人也就罢了,因为汉族对于羌人的内迁政策,倒是羌人和汉人数代混居,最终造成当地很多汉人豪强其实血管里都混杂着胡人的血脉,这也使得原地区的士族对于西凉士族相当的鄙视,就好像当初关东国看秦国差不了多少。
可问题是穷山恶水那一定要出刁民,再加上政治昏庸地方官搜刮无度导致百姓无法生存,于是各种叛乱堪称此起彼伏。结果朝廷每年空号无数钱粮却只能获得一个堪称鸡肋的地方,所以不少原士族出身的大臣提议放弃凉州,退守三辅膏腴之地。
这种思想受到了凉州士族集团的集体反对,可是央对于凉州的心态可想而知,这同时也影响到了凉州豪强们的思想,一种弃儿的感觉逐渐弥散并最终成为主流。同时凉州士族同原士族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最终演变为董卓上台后关东士族的集体背叛。
麴义不像董卓的野心那么大,他的愿望更多的和凉州豪强一样割据一方,可是他唯一和同辈人稍有不同的是他并不想在西凉那个穷乡僻壤称王称霸,他听过原的富饶,更因为他出身正统的原士族之家,所以他有着强烈的走出去的**。
可是经过跟随皇甫嵩一年的征战,他清楚地认识到了原这块蛋糕早就已经被当地豪强分食一空且牢牢把持,虽然被黄巾军冲击了一下,但是填补的却异常迅速。他本以为看着平原郡的鞠家遗族的帮助能够扭转自己的不利形势,可是终归还是被当地人看成是来自西凉的蛮,而且自己的顶头靠山皇甫嵩有错过了在他看来是那么千载难逢的机会。
感到颇为失望的他在听闻张郃对于李书实的介绍后便动了北上的心思。因为正如他自己所言,西河虽然看似偏僻,但是距离大汉的通知核心司隶地区却非常近,离石距离河东郡的直线距离不过三百里地,只不过间需要翻过吕梁山脉的余脉罢了,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