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已经消失的机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章 已经消失的机会 (第2/3页)

沈阳兵工厂所制造的。

    而与此成对比的是,四十万东北军在撤离东北之后,失去了自己的兵员补充和武器来源,在某光头花生米委员长的分而化之的阴谋下,愈加衰弱,西安事变之后,更是被拆得七零八落,最终走向消亡。

    虽然张学良在晚年一直坦承“九一八”当晚下达不抵抗命令的是自己,和蒋某人无关,但是张学良在九一八中下达命令的原文是“要谨慎隐忍,尊重中央的命令,坚决不要抵抗。”。

    更何况,在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三日,国民党政府的《告全国同胞书》中是这样说的,“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诰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这很清楚地表明了对日军的不抵抗政策是来源于国民党政府的中央核心,某个流氓地痞出身的蒋某人。

    当然,不管张学良受到什么样的压力,毕竟他才是对东北军命令的下达者,也是在他的命令之下,在“九一八”当晚,北大营的两万东北军官兵被区区五百日军击溃,而整个东北三省也在半年之后被不到两万的日本关东军所占领,在关外的东北军却有整整十六万余人,在关内还有十余万更加精锐的东北军主力。

    据张学良在晚年的回忆,他之所以下达不抵抗命令主要出于两个考虑,一个是寄希望于国联的调停,另一个是张学良觉得战争不符合日本的利益,希望当时的日本内阁会会约束关东军。

    文昆凛觉得有点好笑,连古人都知道“能战方能和”,自己一枪不发的不抵抗却寄希望于国联调停,简直是天真到家了。而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由于日本关东军异常顺利占领了东北三省才造成了当时主和的日本若槻礼次郎内阁的总辞职。

    如果东北军坚决反击日本关东军的侵略,历史很可能走向另外一条路。

    文昆凛意识到他让一次可以改变中国抗战史的绝好机会从手底下漏走了

    要改变张作霖死于皇姑屯的命运,需要做的并不多,几封匿名信就够了。而要改变张学良的不抵抗命令,要做的事情就绝没那么简单了。至于去改变蒋某人的不抵抗政策,文昆凛根本就没考虑过,这还不如教母猪去上树来得更容易。

    现在张作霖已经在皇姑屯化为了血泥肉酱,再后悔也没用。

    怎么去影响张学良,文昆凛却毫无头绪。

    不过“九一八”毕竟是两年之后的事情,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在这次无缝钢管交易中给东北来客留下良好的印象,以便于形成回头客,进而和东北保持长期的联系,最终达到能接触到张学良本人的目的。

    “董事长,您找我。”,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秃顶男人的声音打断了文昆凛沉思。那正是负责这次无缝钢管生意的经理---李朋辉。

    文昆凛回过神来,客气地招呼道,“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