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威利德洋行的底细 (第2/3页)
在二九年九月,文昆凛和他的男男女女的同学们正式从圣约翰学院拿到了毕业证书。在这个时代,有了这份圣约翰学院的毕业证书,就有点类似于在未来的美国成为了常青藤联盟的一员。(常青藤联盟是由美国八所大学和一所学院组成的大学联合会,都是美国首屈一指的大学,历史悠久,治学严谨,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政界要人、商贾巨子都毕业于此。在美国,常青藤联盟被作为顶尖名校的代名词。)
毕业之后,文昆凛正式开始着手他酝酿已久的洋行业务。
自己养鸡孵蛋不如买鸡生蛋,还在毕业之前,文昆凛就相中了位于黄浦江西岸的一家英资洋行――威利德洋行。这家洋行规模不算大,但历史不算短,还在上海刚刚开埠的时候就存在了,也曾从事过万恶的鸦片生意。现在主要从事棉布、药品、五金、机器的进口生意和生丝、茶叶、羊毛、猪鬃的出口生意。偶尔还从事点小规模的军火进口生意,主要是各类自动手枪和相应的各种口径子弹。
中国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这也算是中国的一个普遍现象,很多威势赫赫的大富大贵之家,往往到了孙子辈就如大厦倾倒,若大产业数年之间就败得干干净净。
这句老话放在威利德洋行倒也一样适用。威利德洋行创始人的孙子,威利德(三世)在中国出生,能说一口非常流利的中文。在上海滩这个物欲横流的十里洋场,威利德也染上了中国典型的纨绔子弟的毛病,从小吃喝嫖赌无一不精。尤其喜欢赌博,在赛马场、赛狗场,威利德往往一掷万金。虽然威利德从小就喜欢赌博,对各种赌术了如指掌,但是他毕竟没有预测未来的本事,威利德洋行的资金源源不断先变成了一叠叠赛马场和赛狗场的彩票,进而化为了无数废纸。
开始只是威利德洋行的流动资金,在流动资金耗尽后,威利德又把洋行的各种不动产,比如仓库、办公楼之类一一押给了银行。虽说威利德在赌场上有输有赢,但毕竟输多赢少。在二九年七月,虽然洋行的各类生意还在勉强运作,但是洋行里连一个值那么点钱的花瓶都押给了银行,加上缺乏流动资金,威利德洋行终于进入了破产的边缘。
文昆凛看重这个洋行近百年的生意脉络,特别是药品,五金,机器,军火的进口网络,对一切资源都极度缺乏的中国**来说都是无价之宝。威利德洋行在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都设有办事处,差不多覆盖了这个时代所有的世界级强国,虽然在这些国家里少了个苏联,但是这对文昆凛来说倒也未必是坏事,至少可以避嫌。
而且洋行就算负债累累,但是数十年的生意并没有完全垮掉,文昆凛看得很清楚,只要帮威利德洋行还掉数笔马上就要到期的贷款,让洋行度过迫在眉睫的难关,再给威利德洋行注入一笔足够的流动资金,使洋行的各类生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