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警报 (第2/3页)
匪区共党干部的上海交通站。”
鲍君甫接着问到,“那朱主任下一步打算怎么行动?”
“我打算通知租界巡捕房,请他们派巡捕对这个**的交通站实施秘密抓捕。然后由我们的人或者巡捕房的巡捕控制这个交通站,等待其他共党分子自投罗网”,朱冬透回答道。
鲍君甫接着又问,“那为什么不继续监视这个交通站,通过跟踪来往人员来顺藤摸瓜找到更多的共党分子呢,那不是更加保险么?对交通站实施抓捕的话,只要走脱一个人,你的守株待兔的计划就会化为泡影。”
朱冬透苦笑回答,“通过监视跟踪是更加保险,但是那个交通站的掩护是一家旅馆,往来人员除了共党分子之外更多的是普通的住店客人。要仔细跟踪旅馆里进出的每个人员的话,我把手下整支行动股投进去都不够。”
朱冬透扳着手指算道,“现在我手下行动股的行动一组、行动二组加起来不到五十个人。如果分两班轮流监视,一班最多算二十四个人,要安全跟踪一个人起码要两个人交替跟踪,这样一班人最多只能跟踪十二个或十二伙人。根据我们到目前为止的监视,那家‘林峰旅社’一天要进出几十伙人,最多的一次纪录是一天内有三十一个人住店,四十五个人离开。而且,我也无法把整个行动股都一直投入到这么一个案子里。所以我们根本没有这个人力,除非巡捕房也能投入大量巡捕来跟踪监视。”
朱冬透咽了口口水接着说,“但这样又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随着监视跟踪人员的增多,被**发现的可能也会跟着增多。所以我仔细考虑之后,还是觉得先把林峰旅社’里的共党分子抓住最为妥当,免得夜长梦多,鸡飞蛋打。而且即使抓捕过程中有共党逃脱,也并不一定不能实施守株待兔的行动,因为通过交通站前往苏北匪区的共党分子是从外地来的,他们在路上的时候是无法得知上海交通站被我们端掉的。”
杨剑虹边听朱冬透的分析边点头,“朱主任分析得有道理。在现在人手不足,无法确保跟踪监视的情况下,先抓获交通站里的共党分子的确是最保险的做法。”
朱冬透点头笑道,“多谢杨特派员夸奖。”
顿了一下,朱冬透有点不好意思地说,“租界巡捕房里的那群洋人很难说话,每次和他们打交道都要扯皮很久,久闻鲍先生在上海交际广泛,三教九流都吃得开,尤其在租界当局里也有很多朋友。这一次不知道能不能请鲍先生帮忙和租界巡捕房交涉一下。请他们布置人员秘密抓捕‘林峰旅社’里的共党分子。”
鲍君甫本来心里就在打算怎么尽快通知上海地下党这个消息,听到这个朱冬透的这个请求好比想睡觉有人自动送上枕头,自然一口答应,说道,“这个没问题,交给我好了,公共祖界警务处帮办,探长谭绍良是我的同乡,警务处督察长兰普逊也有所接触,这事应该不难解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