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逆血唐朝——《西域记》 1 (第2/3页)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险关隘道中现出一个影伴孤身的莽动黑点,这个黑点映入到同样孤单无伴的另一人眼帘里,孟赢溪已经在此地大概有半个时辰了,她四下探寻后,被这蜿蜒曲折、形若锁钥,云树苍茫迷客的地形弄得不安,半天也没悟出个道道。
她自言自语道:“大山深谷,平原沟壑的,这是什么鬼地方呀?还好有人来了,届时我问问他。”
人近了,他是一位长眉微须,年近而立之年的行脚僧人,其眉目疏朗、相貌端严,身背经箧,经箧中清晰可见一卷卷经书,僧人右手持拂尘,左手持经卷。
孟赢溪略有怜悯地心道:“哦……是个苦行僧。”
忽然间,孤陋寡闻的她发现了新大陆,“奇怪,是和尚不假啊,可他的头顶上为何没有戒疤?”
(注释:佛教是不兴烧戒疤的,佛教的戒律中,并没有在受教人头顶上烧戒疤的规定。因此,世界各国和中国少数民族的和尚是看不到戒疤的。即使是在中国,凡是在宋朝以前受戒的,头顶上也不会出现戒疤。)
再仔细去看,在僧人头的上方,从经箧上部垂吊下一盏小灯,僧人的耳朵穿有大耳环,颈项上挂有由九个骷髅组成的串饰、腰上还悬有长六指,弯曲如鸟羽,用于裁衣、剃发、剪爪的大戒刀。
这位苦行僧用淡淡的目光不经意地看了看这个耀眼的美貌姑娘,然后又目视前方。他的步伐坚定而有节奏,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可容足畅行的路道狭窄,两人几乎是擦身而过,严守眼、耳、鼻、舌、身
、意六根的戒律叫这位僧人无视对方迷离常人的容貌与体香。
“师父,师父请等一下。”
他听声顿步,微有犹豫,然后才转身施礼问:“南无阿弥陀佛,请问女施主唤贫道有何事?”
本欲问路的孟赢溪不解了,反问道:“你不是和尚吗?怎么与道士一般称自己作贫道,而不唤贫僧?”
那僧人神色笃定,念经似地回解道:“南无阿弥陀佛,沙门名乏,那名道,断一切乏,断一切道,以是义故,名沙门那。沙门者,云乏道,亦云息心。乏道者,以道断贫乏也。贫道者,乏圣道之义……”
“妖精”听得快晕了过去,她赶紧手脚并用地叫停:“师父,我错了,这个问题我不问了。另外问你个问题,可以吗?”
对方即刻敛收了前言,透出其很明理,“女施主请讲。”
“这里是什么地方?”
“观地形,当是鸿池谷。”
“鸿池谷?”她还是糊涂,“这鸿池谷又在什么地方?”
“姑藏。”
“姑藏?”她依旧不明白自己所在的地理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