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五章 玉人何处曾弄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五章 玉人何处曾弄箫 (第2/3页)

算来共十二佛像,三十种姿势。

    第十三间空无一物,四壁上写满墨水字,字迹陈旧,显然已经甚久的年代,壁首写道:“十二佛掌”。

    一眼看去共三十招,公孙兰好奇道:

    “这三十招可是十二间禅房内三十佛像姿势的释!”

    龙僧微微颔首道:

    “这十二佛掌是五百年前,原十二大高手所创,你俩无事,不妨看看,若想要学会,就看你们天资如何了!”

    阮伟,公孙兰见此绝学,便仔细看去,这一看去,但觉神妙无此,两人心神顿时被吸住,再也舍不得离开。

    龙僧悄悄离去,任他俩人潜心思研。

    俩人天资皆是绝顶聪颖的人,阮伟脑无杂念,效果非比寻常,一月后便把那十二佛掌练得有声有色。

    公孙兰功力不够,无法练成阮伟那样声势惊人,但她另走别径,注重其巧妙的变化。

    这样一来,一种掌法在他俩人施来,路一样,味道却完全不同,大有双重阴阳两行之势。

    这天阮伟自信练得差不多了,信步走出庙后,来到殿堂,这时一看,那伴着士金像的十二尊佛像,神态一一和十二禅房所画之像相同。

    忽见士像手指着面前供桌上,近前一看,见那供桌央雕刻着数万蝇头小字,密密麻麻,不易辨认。

    阮伟极尽目力看去,数万字一字也不识,原来都是天竺字。

    他看不憧,脑想到十二佛掌,意趣一发,在殿堂一招一式挥洒而出,但见他每招每式和禅房的佛姿完全一样。

    三十招施完,他圈身一转稳稳站定,神定气闲,好似未曾施过一套威猛无俦的掌法一般。

    陡闻龙僧赞道:“不错!不错!”

    阮伟转首看去,见龙僧从庙外踏雪而入,带进两大袋干粮吃食;阮伟想到月来吃喝不愁,皆是龙僧辛苦购来!心下感激万分,走上前呐呐道:

    “老前辈辛苦了!”

    说罢肩起两袋食物,放在庙后,与公孙兰同时走出。

    龙僧笑道:“刚才见阮伟施练,火候已到七成,着实难得,想当年十二高手费尽数载的心智,一个月工夫便被你练成,这份速度,若无绝顶天资,莫可办到。”

    公孙兰含羞道:“晚辈不知练得如何?请前辈指正。”

    龙僧慈笑满面道:“你练练看!练练看!”

    公孙兰微微一福,停了一会,摆定姿势,于是十二佛掌,一招一式在她手轻妙演出。

    三十招施完,不过盏茶时间,其速度之快,变招之巧胜过阮伟多矣,却见龙僧笑道:

    “功夫已得四成,不错了!”

    阮伟疑道:“兰姐练得比我好,为何只得四成功夫!”

    龙僧道:“掌法首重力道的使用,招法尚在其次,你能抓着力道的变化,已得大成。你的兰姐限于体质,只能抓着巧妙的招式变化,只属小成。”

    公孙兰笑道:“伟弟,武功上我是再也赶不上你了。”

    龙僧道:“那不一定,所谓柔能克刚,若练到极至繁复的招式变化亦可无敌于天下。”

    公孙兰道:“那么武功,以何最佳?”

    龙僧道:“倘若一人练到刚柔相济相成,自是最好的了,但一人体能有限,刚柔皆能至于绝顶,不大可能。”

    公孙兰道:“两人一练刚一练柔,若到极顶,合二人之力那当如何?”

    龙僧庄重道:“若合此二人之力,天下无敌!”

    阮伟忽道:“老前辈,那供桌上雕刻着什么?”

    龙僧不安道:“你看得憧吗?”

    阮伟摇头道:“晚辈一字也看不憧!”

    龙僧暗舒口气,道:“那不过是篇古经而已。”

    公孙兰道:“即古经写着什么?”

    龙僧叹道:“恕我不能说出!”

    阮伟道:“马清勒是何人?”

    龙僧道:“他便是此篇经雕刻的师父。”

    公孙兰好奇心大起道:

    “为何在此绝地,建立一座马清勒的神庙!”

    龙僧指着殿堂蒲团道:

    “你俩坐下!”

    三人生定后,龙僧道:

    “说来话长,不可一言而尽。”

    龙僧略顿一会后,接道:

    “这件事发生在五百年前,天竺史上曾有记载,原却已失传,无人知跷,我与师弟十年前无意发现本史载,才寻来此地。

    “书上说土出现十二大恶人,骚扰唐国“按古时外国称土皆日唐国,并非指在唐朝。”为非作歹,无可与敌。

    “某年十二大恶人闻说天竺有部奇经,练成可得长生,便欲到天竺抢劫,事被天竺国闻知,举国惶惶。

    “原来那部奇经寄存在天竺第一寺――天龙寺的顶层上,天竺人民皆信那部经能镇住天竺国的祸害,失经祸患必至。

    “当时天龙寺僧人会武功者甚少,要想护住那部奇经,不让土的十二大恶人夺去,势不可能。

    “其时天竺出了一位圣人,名叫马清勒。

    “天竺国王请动马清勒为天龙寺护经,举国人民欢声腾呼,咸认为只要马清勒守护,任谁也夺它不去。

    “那知马清勒还未前往天龙寺护经,土十二人恶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突袭天龙寺,夺去那部古经。

    “天竺人民得知后,顿时如丧考妣,全国笼罩一片愁云惨雾,马清勒欲图亡羊补牢,便派座下最得力的弟克萨纳者前去追踪。

    “克萨纳是马清勒的首徒,全身武功胜过乃师,追到此处时,便追上那十二大恶人,但他一人无法拦截武功与他相差无几的原高手,即道出那古经是用最古的天竺写成。

    “十二大恶人一想取古经,若不能译成汉,如同废物,便欲逼克萨纳译出经,克萨纳应允译,但要他十二人在武功上胜他一筹才行。

    “十二大恶人不知克萨纳的厉害,齐声答应,克萨纳提出一个比赛的方法,就是在此峰上建一座金庙,他一人包建,却只要他们每一人雕一座佛像为比赛标准。

    “十二大恶人闻此比赛方法,以为占尽便直,毫不考虑答应下来,这库库什里山下一深谷盛产金石,取之不竭,克萨纳在一年盖好金庙,但那十二大恶人却无一人完成佛像。

    “他们不知克萨纳自幼是工匠出身,盖庙雕刻乃是专长,故轻易得胜,还另雕成其师马清勒的金像。

    “十二大恶人输得没话说,沮丧万分,克萨纳又提出另一比赛方法,只要他们十二人创出一套掌法能胜得过他,仍答应为他们译经,十二大恶人明明已败,想不到他另提出比赛方法,给与他们十二人再次的机会。

    “那时十二人彼此间已为保存古经一事,互相争执,克萨纳想出一法,将那古经刻在供桌上,十二人皆可监视,却不怕任何一人偷去,克萨纳刻好后,当他十二人面前毁去原本古经,言道只要胜得过他,立将供桌上的古经译成汉。

    “十二大恶人已知克萨纳的武功胜过自己,当下十二人各在金庙后盖起居室,苦心思研掌法之奇奥,欲合十二人之智力来击败克萨纳。

    “其实克萨纳用偷天换日的手法,并未真将原本古经毁去,只是趁十二人苦研掌法之际,将古经暗携回天竺,归还天龙寺,他为要永保天竺国宝,向马清勒圣人建议,请他师父加紧训练天龙寺僧人的武功,训练出百十个克萨纳,便不再怕古经失劫。

    “他第二日又赶回此峰,与十二大恶人周旋,免得天龙寺僧人武功未成,十二大恶人得知古经未毁,难免又要再遭他们的劫夺。

    “尔后不再见克萨纳返回天竺,土亦永不见十二大恶人再次出现。

    “世人都道他们两败俱毁。克萨纳送经返回时,曾述建庙比斗一事,记在天竺史上,想是后人找不着这间金庙,便被世人遗忘,我师弟得知此事,心不死,费了数载功夫,才找到此庙。”

    公孙兰道:“此地气候终年严寒,纵然经过五百年身也不曾腐化,为何不见他们十三人的踪迹呢?”

    龙僧颔首慈笑道:

    “当年我与师弟发现此庙,也想到此点,见这庙有很多不解之处,唯有找到克萨纳他们十三人的身,才能了解真相。”

    阮伟兴趣大起道:“前辈可曾找到克萨纳其人吗?”

    龙僧站起道“你俩随我来。”

    走出庙外,云雾仍是弥漫,十丈不辨,可见此峰之高,想是终年都在云气湿雾笼罩之下。

    行过一段崎岖不平的雪路,前面小峰突起,转进两处冰峰,可见雪洞零星散落各处。

    龙僧从怀摸出一根蜡烛,迎风燃起火熠,他点着蜡烛,执烛而入,洞里情形,明晰可见。

    到得洞底,转了个弯,烛火照耀之下,微微可辨前面是个数丈见方的洞室。

    走完狭小的洞甬道,洞室豁然呈现眼前。

    公孙兰胆较小,蓦见眼前呈出的景象,失声轻呼。

    洞室内依地坐着十三个身,僵硬成石,灰白的肤色在烛光下更显骇人,然则个个的眉目神情,却又栩栩如生。

    其坐着的一位装束如同马清勒神像的士,两侧分坐着十二位神态威猛的老者。

    龙僧低沉道:“面前便是克萨纳和那原十二大豪客的坐身。”

    阮伟惊奇道:“果真身不毁!”

    公孙兰叹息道:

    “他们怎么都死在这里啊?”

    龙僧道:“他们死在这里心甘情愿,临死前十三人心都很宁静!”

    公孙兰道:“前辈怎知他们死前宁静?”

    阮伟道:“生前是敌对仇人,死后怎会同穴?”

    龙僧道:“你们来看。”走进洞室内阴气森森,公孙兰打了几个寒头,不由自主挨紧阮伟的身边,阮伟轻轻搂住她的纤腰。

    龙僧举起手蜡烛,照在克萨纳身后的山壁上。

    这洞室内虽是严寒,却无冰雪,大概这洞室是整个山峰唯一不留冰雪的天然地方。

    平滑如镜的山壁上,齐齐整整刻着汉,上写道:

    “余乃天竺人氏克萨纳。

    “余之两侧是土十二大善士,也们生前虽是恶迹彰着,死后却能向善,佛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既能成佛,能不称其为善士乎。

    “金庙“十二佛掌”为十二善士费时七载研成的掌法,佘在连胜他们互相研成的十掌法后,终于无法再胜这最后一种掌法。

    “十二佛掌蕴合天地之奇奥,在禅房面对掌法释,共思一载有余,无法思得破解之法,余衷心承认不是十二佛掌之敌。

    “余谨遵诺言译出经一册,呈送十二善士,佘译经时,内心痛苦莫名,十二佛掌已是天下无敌,若教他们再研究经透彻后,吾师亦不是其敌,余信天下再无一人能制住他们。

    “佘想到他们以往恶迹,这译经之事如同为虎作伥,但又不能自毁诺言,经译成后,佘自点死穴,一死以谢天下。

    “佘在残剩一天性命,亲自送上译经,但至他们自盖的房内,发觉他们业已死去一载有余。

    他们各在自己房内,留下一纸,同样写道:

    ““吾等殚尽心思与方才创出十二佛掌,不如是否先生之敌!吾等见先生在房苦思破解之法,暗自得意,但已不能等待先生回答吾等矣!

    ““临死之,吾等思及往昔之罪恶,魂魄不安,愿先生代为祈求上苍,稍减吾等不赦之罪。

    ““十余载来,吾等与先生相处,内心早已向善,但不知尚能得救否?”

    “佘见此一纸,内心大慰,未想到以一己之性命救得十二灵魂,他们都要佘再次祈求,佘尚要求其为余在西天接迎!

    “佘以一天之力寻得此洞,留下此,留待后世有缘者一见。金庙一切皆赠其人。

    “佘本想毁去十二佛掌及天竺古经,但想十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