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下第一拾三剑 (第2/3页)
烂漫,毫无机心的样,不知自己将这绢册交给他,对他是福还是祸!不由心暗暗一叹,道:
“伟儿,并非老衲不让你翻这绢册,因这绢册内尽是西域梵,你看也看不憧,一不小心,被别人看到,说不定就有杀身之祸。”
悟因未等伟儿发问,紧接又道:“尔后就看你的缘份了,记着,当有一天你憧得看西域梵,再看这小册内写的东西,知道吗?”
阮伟点头应诺,悟因急挥手,道:“好,你回去吧,在今天时以前,待在家里不要出来,你两个妹妹要看好,不要让她们乱跑,时以前,外面发生任何惊动都不要管,时以后就无妨了。”
阮伟忍不住问道:“老伯,那你怎么办呢?”
悟因留恋的向阮伟怀望了一眼,说道:“你只要好好练到册的剑术,老衲死的也就值得,你去吧,不必再多问。”
阮伟心知怀的绢册一定关系到悟因的生死,他毫不犹豫地从怀拿出那本绢册放在桌上。
悟因变色:“伟儿,你怎么啦?”
阮伟从容答道:“伟儿自幼蒙老伯传授内心功法后才使羸弱的身体得以康复,老伯于伟儿之身,恩同再造,今老伯有难,伟儿岂能拿去这本有关老伯生死的绢册!邦册事小,老伯的性命事大。”
悟因急道:“你可知这绢册内记载天下第一的剑法,以老衲残余的生命换这套世无匹敌的剑法,有什么不值得?伟儿快拿去,否则老衲要生气了。”
阮伟垂首应道:“纵然这是世上最最珍贵的东西,只要能换老伯一命,伟儿情愿不要。”
话声铿锵,字字出自肺腑,悟因老泪涔涔,怆然道:“就是老衲双手奉上这绢册给敌人,也是难免一死,为何要白白送给他们呢?”
阮伟道:“那敌人可是在望海亭内,留下十三根兰草记号的人!”
悟因颔首道:“不错!老衲本不愿告诉你,但是敌人实在太厉害了,你若冒然前去对抗,不啻以卵击石。”
阮伟天真的道:“老伯,我们既然打不过他们,为什么不逃呀!”
悟因摇头凄笑道:“十三公太保在江湖上行事,只要留下十三根兰草记号,被寻之人不逃则已,若要逃亡,不但无法逃掉,且要祸及左邻右舍十三人的性命,老衲一人死不足惜,岂能再连累十三人陪葬!”
阮伟道:“十三公太保是什么样的人物呢?”
悟因道:“老衲把其原委告诉你,但你却要听老衲的话去做,不然你对老衲,便是不仁不义的人,你可愿做不仁不义的人?”
阮伟严肃道:“伟儿年小无知,却不会行无仁无义的事!”
悟因称赞道:“好志气,你且坐下,听老衲说给你听……”
阮伟在悟因对面的位坐下,悟因盘膝坐到禅床上,缓缓道:
“这十三公太保最近十余年来崛起江湖的十三位结拜兄弟。论武功此起天争教的金衣香主及正义帮的四花武土,还逊一筹……!”
阮伟道:“这天争教和正义帮又是什么呢?”
悟因微微摇头道:“你这一问,问得太多了!老衲只能告诉你,这一帮二教数十年来,在江湖上占有极高的地位,唉!只要正义帮插手管到此事,老衲就不怕十三公太保的逼迫,然而老衲无缘无故,怎能企求别人的庇护呢?”
悟因闭目沉思,似在回忆往事。
他睁开眼睛续道:“数十年来,武林上盛传,原武功虽然近百年来发展的十分了得,各门各派皆有其秘传突之学,然而比起西域天龙寺的武学,却还不如。
“据说这天龙寺在天竺国,为天竺镇国护法的寺庙,在这寺庙内的高僧,年逾百龄,不知凡几,而这些百龄高僧不但佛法精妙,并且武功高深,那些高僧们自幼被选进寺,封为护国禅师,他们一生终老该寺,精研佛法及武功。
“要知这天竺国是佛法鼎盛的国家,国内佛学,的理书籍,精奥无比,于是这些记载佛学的竹简成了天竺的国宝,这些国宝的收藏地便是天龙寺。
“天竺怕国宝遭受邻国的窥窃,天龙寺人的僧人便被强迫自幼习武,由于数百年的精研,该寺高僧的武学,个个皆是超凡入圣,尤其一套“天龙十三剑”为天龙寺镇寺之宝,其剑法精奥处牵连高深的佛学,远非原剑法所能望其项背。
“在武林传说,这剑法要十三个人使用,每人精研一招就异常艰难,若想一人练成这十三招剑法,非绝顶天赋之人不可,倘若十三个人练成这路剑法,一旦这十三个人联合使出,则天下莫可御敌,也就是说武林要以这十三人为尊了。”
悟因说到这里,若有深意注视着阮伟,指望他听了,一定十分向往这天下无敌的剑法,那知阮伟却无动于衷,仅在默默的恭听。
悟因不禁心暗暗长叹,七年来的相处,他深知阮伟的个性,天生淡泊名利,若不是阮伟小时身体羸弱,自己传授玄门内功,使他身体健壮起来,才会对武学感到兴趣,否则自己传授他武功,他还不愿学呢?
悟因又道:“伟儿可知老衲身为佛门弟,为什么既不念经也不拜佛吗?”
阮伟摇首道:“伟儿平时就很奇怪,老伯一听到念佛声就皱眉,并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