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好蛇(1) (第3/3页)
日帮日后不利。以石子飞向及击中方位,梁解淦判断石子于子隐帮众人中发出,究竟哪个却不得而知。李善稚等人同样察觉,只是太觉奇特。多少年来,李善稚等从未见过本帮有甚高人,而今却何以出现?唯独霍分先是诧异,便即恢至正色,往后留上一眼。梁解淦道:“子隐帮原来是卧虎藏龙,在下当真首次见晓,不知此高贤肯与梁某见上一面么?”梁解淦正值侯话,忽又见一物飞向自己,梁反应未及,偏觉发束被击,头发披将下来,两件轻物飘落于地:梁解淦之俏头、一片绿叶。以叶片从远处切断巾带,而又准又快,此人武艺便可见一斑了。这下梁解淦可真又怕又羞,适才得意相全消了,扔下一句“我们还会相见。”知趣走了。李善稚等看着梁解淦如此狼狈,皆忍俊不禁,怀着满肚子的怪异,打道回府。
却说梁解淦回到栾城,身边跟着几位男子,见了于行童。其实梁去子隐府一行,并非为了什么见教武艺,旨在探清子隐府所在具匡山地势、方圆大小、子隐帮弟子人数、生活景况及人员状态。几位男子便把所见之情如实陈诉与于行童,并交给一张子隐府与具匡山地势图形。那于行童其貌不扬,方脸细眼、鼻大眉直、双肩宽厚,俨然一位敦实庄稼汉。若非没穿一身破旧衣服,谁都认为是个土里土长、不起眼的农人。于行童退下探子,对所得之情颇感满意,与梁解淦道:“子隐府一行,感觉如何?”梁解淦道:“子隐帮山下良田万亩,山上牛羊成群,具匡山险峻陡峭,易守难攻,气派着实不小,非同江南帮派。若是闪电快攻,出奇制胜,方是上策。”说罢愁眉不展,低头不语。梁解淦自打具匡山上受了子隐帮戏辱,一直闷闷不乐,又见有人武艺在己之上,心里更是不舒服。梁解淦武艺超群,从未遇上敌手,也从不把江湖武人放眼里,他只认为自己是天下无敌,今日受挫,哪能不起嫉妒排斥之心?于行童问他为何不悦。他便把飞石折旗、飞叶散发之事告知行童,行童听后,*然大怒,拍桌吼道:“这伙山贼太是嚣张,三日内,我非全拿下他们不可。这口气怎能咽下?”当即喊来传令兵,招来十首士、五十大士。红日帮职位四等,依次为首士、大士、小士、勇士。全帮十首士、五十大士、五百小士、五万勇士。等级、纪律颇森严。众弟子皆穿黄衣,左臂绣红日图纹,每逢征战*练,首士头环红条,大士臂套红巾,小士腰系红带。梁氏三兄弟梁解淦、梁江冠、梁志承便是首士,三兄弟入帮不长,于行童初识他们时,对三人武艺很赏识,让他们入红日帮,优厚待遇。当时南征,于行童安排梁氏三人带兵征战。三人所向披靡,一举成名。由此三人对于行童是千恩万谢,甘愿为他赴汤蹈火,对他的为人为事也敬佩万分。红日帮本家在龙洞山,征灭丹刀、飞人、净浒之后,江南的玉风g山、超山、鄱阳湖边岸皆有他的分帮,如此,于行童的弟子已遍及大江南北了。
众位权要已坐定,于行童说了征划之事。当下出征路线、时辰、队伍、领将、战具皆部署停当,明日一早就要攻打具匡山了。
却说子隐帮人回了子隐府,对方才之事颇感蹊跷,李善稚问及各位兄弟,谁也不说是自己干的,李善稚深知儿女武艺虽高,却并非具有适才雄浑内力,此事便如此过去了,只当本帮有奇人,不露真相。
梁解淦今日在具匡山一闹,倒使李善稚胆战心惊,预感不详之日快临,便与统领、将官们商讨如何对付红日帮。众兄弟出谋划策,半晌散会。命子隐帮弟兄挖陷阱、搬石头,布置弓箭手。对阵之事已定,李善稚情知敌强我弱,如此下去,红日帮必将攻下具匡山,须得有援手才是。李善稚将争取援手之事告知霍分,霍分道:“于行童大动干戈,一意孤行,必将在武林中引起轩然大波。我且说动各大武林名门,让他们主持正道,并陈之于利害得失,众名门念及己帮安危,我想他们不会袖手旁观的。”李善稚道:“如此正妙,我与盘山少林长老们素来交好,信儿在盘山学艺三年,前辈们对信儿关怀备至,显是看得起我们子隐帮,你先去盘山说情,再拜往其他名门。”霍分道:“我且和盘山少林寺一同求情于南少林、五台山、峨眉、九华山、普陀山、崆峒、天柱、华山各大门派。”李善稚道:“如此更好,切记兵贵神速。我们没有多少时日耗下去,让他们带足人马,且约好各头目邯郸城口处会集。”是夜,霍分骑马驰往盘山少林寺,次日清晨到达盘山,见了大空方丈及诸长老,讲了具匡山被困之事,方丈飞鸽传书与各大门派,并遣了数千少林弟子速往具匡山,自己及几位长老直奔邯郸。李善稚已派遣邓怀三及几位弟兄在邯郸城等候各位掌门。
于行童攻山第三日晌午,盘、嵩少林及五台山弟子已达具匡山,李善稚眼看守山不住,见救星来临,便似久旱逢雨,振作起来。为守住具匡山,保卫子隐府,已牺牲了十几位将官,刘复宗、王勇全二位统领也已阵亡。子隐帮弟兄阵亡人数将至半数。于行童同样损失惨重,几次冲锋皆被击退,奇袭暗抄也未成功。这是于行童首次遇上如此棘手之事,捣弄得几乎没甚信心攻克此山。勇士们的劲道也一次不如一次,三万勇士剩两万余。于行童正苦思冥想,有人来报,子隐帮有救援到。于行童忽起身离座道:“哪里?”那人指向离红日帮驻军不远,但见万数白衣僧人分三行立于具匡山脚,手持刀棍,气势汹汹。于行童跳骂道:“他娘的,这伙出家人跑来作甚?”不多时,一位年壮僧人前来喊话:“红日帮帮主可在?”于行童走出道:“在下便是。”那年壮僧人道:“于帮主听好了,眼下各派已成同盟,宣誓讨伐无道之人,我佛门中人素有降妖伏魔之心,自不例外。于帮主还是放下屠刀,尽早撤离具匡山,并保证此后不再犯类此之罪行,否则武林同盟可要替天行道了。”于行童气恼,急急返入营篷中。如此一两日,红日帮已停下攻山。其余门派,华山、峨眉、天柱山、九华山、普陀山、崆峒人马陆续到齐,数万弟子围住红日帮行营。众帮约好:“限红日帮日内撤离,南渡黄河,回往龙洞山。于行童情知具匡山多险峰,易守难攻,加之子隐帮弟子顽强抵抗,又有滚石陷阱,自己已得不偿失,如此攻山,无甚意义。众首、大士也是苦苦相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暂回龙洞山,以后再图打算。当下于行童班伍南回,离了具匡山。
却说李善稚见红日帮已退,赶赴至邯郸,见了各路掌门、霍分及统领邓怀三。众人拣了一家酒店,坐桌侃谈。李善稚道:“多亏各路掌门及时相救,李某在此谢了,往后各位若有甚需求或用得着李某地方,李某定当效力。”嵩山少林寺方丈齐然大师道:“李施主不必如此恭谦,铲除邪教是我们武林人之责,我等将与李施主一起对付红日帮。”华山派掌门杨静道:“子隐帮仁义播天下,慷慨好施,愿当为子隐帮解难。”峨眉派本汕师太道:“于行童已南回,江湖暂得太平,他若能放下屠刀,那是最好,武林人士对他以前之错不加追究,他若执迷不悟,再起杀戮之心,我等绝不留情,敝派于大河之线分设数处重兵,于行童一旦事起,救援能趁早赶至具匡山。”崆峒派、华山派愿将一起与峨眉设兵,天柱派、九华山及普陀山则另设重兵,五台山与南北少林寺离具匡山不远,不必设兵。李善稚道:“各位太看得起李某了!”当下叫了荤素饭菜,一起吃了便奔往具匡山。只消几时辰,众人已到具匡山,李善稚有心引各掌门、长老上子隐府。但见山腰之上,好些人搬运尸体,或无首,或无肢,或开肚,或中箭,或石轧,或入阱。血流成河,惨不忍睹。各高僧只双手合什,口念罪过。
李善稚与众贤攀谈一番,引见子隐各布设,又观过山中峰崖林泉景致,拜访山中寺庙。良久,众人回去,李善稚为各掌门送来盘缠,略表敬心。众人不好推却,收下了。盘山少林大空方丈道:“于行童劣性难改,我等还得去龙洞山一趟,让于行童亲自立下誓言,永不犯难江湖。”各位皆道:“正是。”李善稚道:“辛苦各位了。”众人道:“理应如此。”李善稚送各派人马至具匡山行道口,大喊道:“各位别忘常来子隐府一叙!”众掌门回道:“后会有期。”见人马走远,李善稚返回子隐府,忽嚎啕大哭。霍分及各统领、将官知子隐帮经此一劫,已去了半个家当,况刘、王两兄弟走了,念及兄弟情义,谁都会伤心落泪。霍分劝道:“李大哥,别如此伤心,坏了身体,众兄弟等你重振子隐帮呢,该走的都已走了,生死有命,哪个不会死呢?”李善稚哭骂自己无用,对不住死去的弟兄,要往柱子上撞,众兄弟急急拽住。张国安道:“大哥何必如此?弟兄们在黄泉路上愿你这样吗?我们当化痛为力,壮大起来,替众兄弟报仇才是。”李善稚良久才平息。
却说九门派数万人浩浩荡荡开往龙洞山,见了于行童,众掌门威逼于向苍天立誓,永不侵害他帮,于行童无奈,只好就范,江湖便从此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