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来自苏联的雅克 (第3/3页)
机炮面前又能怎样。所以在航空工业人民委员会执行委员阿列可谢.沙库林以及委员雅克福列夫(也就是雅克1的设计者)的建议下,航委会加快了雅克、拉、米格三种飞机的研制和试飞,并且先行作好了量产雅克的准备。因为战争即将来临,到时候要是没有一款能比拟德国和rì本现役飞机的战斗机,那就注定要失去制空权。为此航委会其实还担了一些风险,不仅没有在严格试飞后就量产,而且还停止了一些i-16飞机的生产,因为这种新飞机的速度几乎要大于i-16100公里左右,这可是一个惊人的差异,况且它的火力也更强。
这个时候苏联每天已经可以生产3架雅克飞机了。所以这30架雅克飞机几乎占用了月产量的三分之一,给予中国这么新式的飞机其中的原因部分是因为三国同盟协议的签署,部分是因为苏联希望将这种新飞机在中国接受实战的检验,跟零式战斗机比比看。
不论斯大林抱着什么样的态度,中国空军对此十分欢迎。在这批飞机从苏联直接由苏联志愿航空队成员飞到兰州后,周至柔立即指示第四飞行团前往接受。于是何俊才很快就带着第四大队的飞行员们来到了兰州的基地。
进入机场后,他们就远远地看见停在停机坪上的那些金属杀手。悬臂式下单翼的雅克1看起来跟i-16有很大的不同,它更像浮空基地上的专职护卫队歼一式战斗机。因为雅克1是采用直列液冷发动机,而不是i-16的风冷式,所以机头更小,更加流线,而不是i-16那样从机头到机尾逐渐缩小的圆筒型。所以第四大队的飞行员很喜欢这种飞机的外型,看起来就具有一种威胁感。
还有很大的不同是雅克是封闭式座舱的,出乎何俊才的意料之外,大部分的飞行员不喜欢这样,可能是封闭的空间会产生恐惧感,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封闭的座舱确实不安全,因为座舱盖在俯冲的时候难以打开,导致飞行员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跳伞,如果受伤,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中国空军向苏联提出了这个问题,也给出了解决方案――弹shè座舱,但是鉴于技术所限,在二战中,给雅克飞机装上的抛投式座舱,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
等到走近观察这批没有任何涂装的战斗机,大家才发现它的螺旋桨中间伸出了一个炮管,是20mm口径的,据说备弹有60发。即使有一发命中了敌机,也能让他们好看,要知道口径跟威力不是线xìng的,而是冥函数的关系。
对于来接收雅克1的第四大队飞行员,这款飞机的另外一个好处立即体现了出来,它比i-16好驾驶多了,这些飞行员只花了数十个小时,就都能熟练地驾驶这些飞机。所以很快,何俊才就带着这些飞机飞到了chóng qìng,现在除了浮空基地自带的一个歼一大队――第十一大队外,第四大队也具备了跟零式战斗机的抗衡能力。
********************
晚睡早起,我是那么的勤奋有木有?
点击,收藏,推荐,打赏,评价......这一切来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