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7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47章 (第3/3页)

稳定,难保一方平安;二是私人老板承包,都抱着赚一笔就走的心态,对安全生产投入不够,技术改进不积极,机器磨损几年后,厂长基本等于废掉了;三,待遇不高,职工也没有积极性,离职率高居不下。这些问题放在现在,也许还能勉强熬一熬,但两三年之后呢?”

    邓怀东眯起眼睛,“换太和来有什么优势?”

    “投入技术改造,强化安全生产程序,高薪水和稳定的资金发放,还能培养我们本地的高素质棉纺人才,从管理到生产第一线。”郭小洲说:“最重要的是,以后不会再出现动辄工资发放不出来,工厂停产,职工闹事等情况。”

    “的确有优势……”邓怀东还是没有表态,他当镇长书记十来年,深谙官场三味,当下级提出建议,上级马上执行,那这个上级还算上级么?就是同意,也得让对方产生感激。他笑着问:“太和能不能把这三个长干脆兼并了?”

    郭小洲明白,邓怀东急于甩包袱,想把这三个厂卖给太和集团,镇上不仅一劳永逸地解决了麻烦,而且还能回笼一大笔资金。镇财政有了钱,才能谈发展。

    但他却不愿意甩包袱。今天的包袱,没准就是明天的金矿。

    当然,他不能过于直接否定邓怀东的建议,只能换一种说辞,他摇头道:“太和集团未必愿意兼并。主要原因您知道的,交通问题不利于长期发展,另外,即使要兼并,现在也不是最好的时机。”

    诱饵抛出来,邓怀东果然上钩,“什么时候才是好时机?”

    郭小洲不慌不忙说:“当然是咱们的三个厂上了新的台阶,管理能力,生产能力,产品质量都达到了太和品牌的水准,咱们才能卖个好价钱。现在,没有议价能力。”

    这段话的确打动了邓怀东,他严肃道:“你打算怎么操作?”

    郭小洲说:“我已经和太和集团的领导协商过,他们集团今天已经开会通过。明天一批技改人员将先期进驻陈塔三个厂,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研究。考察结束后,他们会有个技改考察综合报告,镇里和太和集团两方面同意后,太和的董事长将亲自来陈塔签约。”

    邓怀东“哦”了一声,没有答话。郭小洲这哪里是汇报,完全是先斩后奏,明天太和的人要来了,他今天晚上才来“汇报”,这对于邓怀东来说,工作上能接受,但心里很难接受。

    郭小洲明白他在想什么,但他不打算一味的迁就,偶尔给邓怀东点压力和刺激,也是官场生态链平衡的一种手段。

    他继续说:“我有个初步考量,打算让三厂合一,组成一个中型棉纺厂,这样可以节约人力资源,也便于管理。以前的小而散的松散型小企业现在缺乏竞争力。只有壮大到一定程度,才能拥有自己的话语权。甚至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未必就不能打造出属于陈塔的棉纱品牌。”

    邓怀东和不下四五名镇长配过班子,其中有能说会道的,有擅长跑动的,有心机深沉的,有敢打敢拼的,但没有一个人有郭小洲的这种见招拆招、以守为攻、步步紧逼的能力,而且动作不急不缓,不温不火,一切都恰到好处。根本不像他这个年龄的人所具备的官场高级水平。

    他也慢慢品出来了,郭小洲找他汇报,还向他示好释放友谊的一面,当然也是在向他施压,彰显自己的实力。陈塔的资源很有限,三家棉纺厂,六大出卖厂地,几家窑厂,这几乎是陈塔乡镇企业的全部。但郭小洲能够将在几天之内完成了大部分整改,不着痕迹甚至完美无缺,这种掌控力惊人而且不容忽视。

    这个年轻镇长的未来不可限量。邓怀东再也不敢小视郭小洲。只是他不知道,这个年轻人将来是拿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