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山庄逸事 (第3/3页)
分明就是有jiān情!”
张凡险些喷出一口鲜血,这位大姐大的想象力未免也太犀利太无敌了吧。
“我懒得更你讲,再说下去非得被你气死不可。算了,这事还是交给我吧。”
阿梅上下打量着他,满是不信:“交给你?你行不行呀?”
“男人不能说不行,女人不能说随便。”张凡一拍胸脯,信誓旦旦地向她保证。
阿梅一愣,随即满脸通红,张牙舞爪地扑了上去:“我呸!你个死流氓,连老娘的便宜都敢占!”
一番打闹后,阿梅也轻松了许多,张凡如今在香港的影响力颇大,或许真能解决自己的烦心事呢。
她又把话题转到了陶惠敏的头上。“阿敏,那天你唱的戏好好听哦,要不再给我唱唱?”
“不行不行,我只会唱越剧,那天的几句京剧还是专门练的。”陶惠敏连连摆手道。
“越剧?好像没听过耶,随便唱两句也行。”阿梅还是不肯放过她。
“我会唱越剧,你也可以找我呀。”张凡又蹦了出来。
“死开啦,你不吹牛会死呀?”阿梅当然不会相信,不只是她,就连阿翁和陶惠敏都是一脸的怀疑。
“怎么,都不信咋地?我告诉你们,别小瞧人。”张凡咳嗽一声,准备露上一小手。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陶惠敏大为惊异,虽然他唱得不够标准,不过这句却是越剧中实实在在的经典曲目,在内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眼下,她更是看不透这位正宗的香港导演了,拍戏、唱歌、京剧、越剧,好像真的什么都懂得。
陶惠敏也来了兴趣,她有段时间没有跟人过戏了,当即张口接道:“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声音娇柔灵动,把张凡从后世学来的几句山寨版甩出了九条街去。
阿梅大加称赞道:“哇,阿敏,你唱得真好,不像某人,就跟狼嚎似的,哼!”说完还横了张凡一眼。
张凡愤愤不平,“哪有这么好听的狼嚎,什么欣赏水平呀?阿敏你说是不是?”
“这段戏国内很多人都会唱的,说真的比你唱得好多了。”陶惠敏的嘴角露出一丝狡黠来。
“听听,听听!某人的牛皮吹破了吧,哈哈~”阿梅当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打击某人的机会。
张凡怒了,看到陶惠敏的眼里的笑意,也明白了她已经和阿梅联手戏耍自己。不过以他的个xìng又岂能轻易认输。
“好,那我就唱支你们没听过的越剧来,看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陶惠敏大奇,他一个香港人,居然敢大言不惭地说有自己都没听过的越剧,这岂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班门弄斧吗?这下她来了兴趣,倒要看看他是怎样出丑的。
张凡的杀手锏就是后世网上一位名叫“维也纳”的网友改编的越剧版《菊花台》,这位明显是个越剧爱好者的网友用哀婉柔美的越剧唱腔改唱了原版的前半段,然后又很自然地以高出周董n个音阶的原版旋律衔接上了后半部分。将歌词里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凄婉的唱腔更让人黯然**。
这支改编歌曲刚出现在网上后,不到两天时间就有超过10万名网友点击观看,人们纷纷表示不比原版差,可张凡却觉得比原版更好听,于是他花时间把它从头到尾都学会了,没想今天成了自己手中的一张王牌。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出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雨轻轻弹,朱红sè的窗,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随风飘散,你的模样。”
那种柔婉纤丽的唱词正是越剧的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陶惠敏张大了嘴巴,这支曲段她还真没听过,而且歌词明显是区别于传统戏曲的新风格作品。
出于对越剧的热爱,她赶紧打断了张凡卖力的表现,急声追问道:“张大哥,你这支曲子是从哪里听来的?作者是谁?他在哪里?快告诉我吧。”
张凡把头仰得高高,嘴里洋洋得意道:“区区不才,正是在下!”就差手里再摇把纸扇了。
陶惠敏这下真被震住了,戏曲和流行音乐不同,创作难度不可同rì而语。“那这是段什么戏文里的?”
这次却把张凡给噎住了,什么戏文里的?鬼才知道呢,哥只会写剧本,哪见过什么戏文啊。当即尴尬地笑道:“我可不懂写戏文,原本是首歌曲,我觉得用越剧唱起来蛮有趣的,就随便改了改,嘿嘿~”
陶惠敏大失所望,还以为能看到一部新戏曲呢,原来只是个冒牌货,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