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决赛之卡罗尔的作用 (第2/3页)
ng神状态,焕然一新的投入比赛几乎不可能。”
“勒夫跟我说,‘你踢左面,菲利普。’我当时觉得不是很理想,但也只能如此。在比赛里调整到另一边对球员的个人要求十分高。那感觉就像你习惯了在右面开车,然后突然要你在英国的左侧道高速行驶一样。我们的战术改变了,但是我们踢的甚至更差。如果一个球员在一个团结的集体里表现很差,很有可能会拖累整个集体。何况我们已经不再团结。所有人都在喋喋不休的互相指责抱怨,没人带来一点积极的气氛。”
最后面对奥地利的生死战,德国队也没有表现出众志成城的一面。“当时像克洛泽、巴拉克和弗林斯那样的老将已经开始感受到压力。有一点很清楚,面对奥地利时我们队伍内部的争吵和分裂丝毫不亚于对阵克罗地亚时。没有人有心情考虑淘汰赛。老队员把新队员叫到场上好一顿训斥。然而人们却没有因为争吵而振奋,反而更加无jīng打采。更糟糕的是,有些人都不愿意百分百的投入到比赛里。”
……
“是的,就我知道的是,德国队的更衣室内出现了问题!”在比赛前一rì的例行新闻采访中,卡罗尔如是说道。
“我知道波多尔斯基和巴拉克之间的关系绝对有问题,他以及勒夫对于巴拉克和弗林斯这帮老将不够尊重,因为勒夫从骨子里就觉得这帮‘老家伙’没有什么能耐,却还要占据着主力的位置。”卡罗尔在面对bbc以及espn等众多记者时肯定的回答,然后有补充了一句:“当然,背后还有比埃尔霍夫的作用。”
卡罗尔这么说是因为他清晰的记得在他的前一世2009年4月4rì德国vs威尔士的比赛中,比赛进行到第67分钟,德国队已经2比0领先了,但在威尔士的全力反扑下,德国队后防有些吃紧。所以,在一次中场的无谓丢球之后,巴拉克批评了波多尔斯基几句。然后,波多尔斯基居然向球队队长打了一记耳光!
而且更为恶略的是事后波多尔斯基居然没有被惩罚,德国队功勋老队长巴拉克被“白打“了。
因为不满意勒夫把自己安排在了左中场的位置,从而缺少足够的支持,所以本来就憋了一肚子气的波多尔斯基在听到巴拉克的训斥之后突然爆发,打了巴拉克一记耳光――听起来“耳光事件”只是偶然,但事情的真相却没有这么简单。两人早就不对付了,只不过现在有了一个契机才得以显现出来而已。
波多尔斯基是“英雄出少年”,而巴拉克在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同乌克兰的附加赛中才脱颖而出,那时他已经26岁了。但波多尔斯基在年仅20岁的时候就已开始成为德国球迷的偶像,那时候他和施魏因斯泰格在2005年联合会杯上都有不俗表现,可谓是一夜成名。在当时,德国媒体长篇累牍地报道这对年轻才俊,而作为球队领袖的巴拉克却成了配角。矛盾的种子在那时候就已经埋下。
作为球队的领袖,巴拉克有资格对波多尔斯基大声训斥,但随着波尔蒂年龄的增长,巴拉克的权威也在rì渐消退。
2006年世界杯之前同美国队的热身赛上,在巴拉克训斥自己的时候,波尔蒂还是唯唯诺诺。但3年过去了,波尔蒂已不是当年的波尔蒂,他也要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