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八百里沂蒙㈡ (第2/3页)
终正寝了,他“留恋”地看了一眼,将手表往孙大军手腕上套,这孩子也知道不应该收,连忙推辞。
孙昌的三位弟弟都是纯朴人,虽不知道李思明这手表值多少钱,可是看上去亮晶晶的。一定是高档货,慌忙想拦住他。
“几位大哥。大军他爹跟我是兄弟,他的儿子我送支手表算什么。想当年我们在战场上也是一起玩命,要是不要这支表,我这脸往哪搁?”李思明撒了个小谎,“再说我送这支表,就是愿大军珍惜时间,快快成长,早日像他爹一样成为一个男子汉!”
李思明说得很恳切。孙昌的三位弟弟听了这话一时沉默不语,他们想起了自己的大哥,对于他们来说,亲爱的大哥就是一道横在他们的前面的山。李思明将手表往孙大军右手腕上套,可是太大了,李思明只好往他兜里塞。
“李叔叔。来这里之前,你去过烈士陵园吗?”孙大军看着李思明,眼神中充满期盼。当年去烈士陵园的时候,他还很小,印象已经有些模糊了。
李思明和小刀两人对望了一眼,他们觉得自己都很虚伪,自从离开了军队,他们根本就没去过遥远地云南麻栗坡,都是其他挨得比较近的战友们抽空去看过。
“看过,你爹地战友们都去看过,每年清明或者八一的时候,都会去看,好着呢!”李思明道,同时也在自责。李思明一直就很忙――人们总是会为自己地行为寻找着理由。
“人家都说俺爹是个战斗英雄,可我从没有听我爹的战友亲口说过我爹的光荣事迹,李叔叔,你给我讲讲好吧?”孙大军抓住李思明的胳膊肘儿,哀求道。
“好,我给你讲讲,你一定要记住,你爹是个大英雄,永远都是!”李思明沉声地说道。
李思明无疑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在小刀看来他满嘴都是胡编乱造,但是小刀却无法站出来否认,也无法对着一个为自己父亲骄傲的孩子说:你的父亲从来就没上过真正地战场!如果能够,他希望李思明所说的都是事实,但是事实却总不以人的主观希望为依据的,这很残忍。
“俺爹原来真是一个大英雄啊!”孙大军听了李思明善意的谎言,心里十分骄傲。
“那你就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李思明鼓励道。
“李同志。”孙家二哥说道,“大军这孩子,很听话,学习成绩一向不错,就是中学太远,每天天刚亮就要走二十里山路,天气好还行,要是刮大风或者下雨,就遭罪了。咱这大山里,样样不比山外头,连条像样地路也没有,山里出的大枣、野山菌之类的想拿到外面换点钱,也不容易。”
“是啊,几十年了,从老一辈起就张罗着开山修路,可总是办不成!”孙家三哥道。
李思明心中一动:“是不是缺钱啊?”
“人手倒不缺,咱老区人民觉悟就是高,虽然现在不提倡搞运动了,但是修路这事是咱们地梦想。就是这大山里修路,光买炸药的钱咱们就买不起。”孙家四哥道。
“这个好办啊,我们出钱,你们出力,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修成!”李思明道。
“李同志,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孙家几兄弟齐声说道。
“当然没问题了。”李思明道,“咱当兵的说话算话,能为老区人民干一件好事,也是我们的光荣!”
“那好啊,俺去通知我们村长大叔,让他也知道!”孙家老四是个急性子,起身出门去了。
李思明想了想:“两位大哥,我有个事想问一下。”
“李同志,你跟俺大哥是战友,有什么话就直接说!”
“这位小夏,上次也来过。”李思明一指小刀道,“可是大娘却没让他进门,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孙家两位兄弟。沉默了一会,让孙大军离开,才打开话匣子。
“其实俺娘也是好意。俺大哥当兵在外,在战场上又成了烈士,表面上风风光光的,可是对我们家来说却总是个伤心事。”孙家兄弟狠狠地抽了口烟,“尤其是俺大嫂,嫁到俺家以来,忙里忙外的,没有享一天福。连俺兄弟三人都是靠大嫂成地家。现在大哥早就不在了,我们家可不想让俺嫂子守一辈子寡。”
“可是。那也不应该不让小夏进门呐?”李思明还是不明白。
“话是这个理。可是每年八一或者过年的时候,公社(乡政府)。县里的人武部都会派人来看望家属,前几年,俺大嫂还经常被请去作英雄事迹报告,咱沂蒙是革命老区,都是有觉悟的,俺大哥是烈士,俺大嫂就是想改嫁也得照顾别人的看法不是?可不能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的!”
贞洁牌坊。李思明明白了,相传古代那些年轻就守寡的女子发誓终身不嫁,通常被称为“贞节烈女”。那曾经显赫一时的徽商的鼎盛,同时也伴随着“烈女”数量的同步增长,徽州盐商一方面在扬州一带提倡风雅,文酒聚会。纷纷“以儒饰贾”,用儒家伦理给自己贴金;另一方面,则在老家徽州。殚精竭虑,要将桑梓乡土塑造成‘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营造一个“程朱阙里”地理教重镇。于是,徽商妇的贞节,有意无意之间成了男人博取名声地筹码。贞节牌坊就是徽商炫耀的本钱、徽商妇难逃地宿命。
孙昌的老母亲年轻就守寡,好不容易才将几个儿子拉扯大,所以心地善良的她不愿见到自己的大儿媳妇也重蹈自己覆辙。可是无论是乡政府还是别的组织上的人,三番五次来慰问、表彰,本意是好的,但在客观上也是一个无形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