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一章要有时间观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二十一章要有时间观念 (第2/3页)

与剧本中邓巴中尉的角色,完全契合,李思明怀疑剧本是不是就是为他个人而写的。这位小时候身体发育很不好。高中毕业时身高才一米五七的男孩。那时候谁也不可能想到他将会变成身高一米七八的英俊男人。这位已经三十岁的演员,现在还处于半红不红的状态。李思明的心态现在很奇特。这部《与狼共舞》本来就是此人的作品。不过因为自己而改变了历史,不过李思明却是让他提前出名。李思明相信这部电影完成之后。此人一定会一鸣惊人。科斯特纳本人根本不知道李思明的心思,他还是以无比尊敬的语气时不时地向李思明“请教”。

    李思明曾经觉得自己最应该拿的不是最佳导演奖。而是最佳表演奖。因为他必须在不同场合。时不时装作一位正牌的“大导演”。给演员们讲戏。给职员们分配拍摄工作要点。跟记者们谈发自内心的“创作感受”,跟影评家们探讨与众不同的“艺术思想”。这是一个让人迷失的局。李思明带着一个铁杆影迷的思想,混入电影圈。不知不觉之中,他已经分不清自己的出身,更多的时候,他己经本能地以一个真正导演的身份在考虑问题。只可惜,他的这种想法也只能想一想而己,永远没有实现的那一天。

    “摄影。这部电影的成功的三成就依靠你的摄影了。”李思明对着摄影师说道,“这集中表现在印第安人的生活呈示上。在拍室外戏的时候,我需要画面以明朗、开阔的方式来处理,特别是捕猎这一段。要大气磅礴。将大自然的壮观与印第安人的自由与对生活的热爱融合在一起。而室内戏则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自然光源是人群中的篝火,一团人围着火种而坐,火光给人的却是祥和、温暖的感觉,表现出的是一种凝结的力量。而后邓巴围着篝火起舞。更是把篝火上升到了一种仪式般的神灵高度,表现的是邓巴在‘火中’与印第安民族的一种合流。”

    有时候。李思明又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交际家。他必须跟电影圈的导演、演员、公会、电影院老板、媒体甚至影迷们打交道,而且谁也不能太得罪。好的人缘并不是时不时地说几个笑话就可以促成的。不过到目前为止。李思明做的不错。

    更多的时候。李思明又觉得自己是一个经理人,一个有着担当不同职责的许多人所组成的团队的最高管理者。一个合格的经理人。不仅要坚持原则。知人善用。而要有适当的鼓励,这是一门很有学问的科学。他对他雇佣的人。工作的时候不仅要求严格。当这些人表现得不错的时候。他又是不吝称赞。私下的时候又像是一个朋友。每一个跟他有过合作的人。一致地对李思明交口称赞。但李思明却在想:我只不过让你们开心地干活。好为我赚钱而已。那些被评为所谓“最佳雇主”的公司的总经理们莫不如此。李思明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可以在南加州大学当个mba客座教授。或者可以将自己的管理一个团队的经验当作一个成功的案例。

    抛开这种良好的自我感觉。戏还得按部就班地拍下去。好在还比较顺利。除了自己差点送了命,和一个胆大包天的家伙被狼咬伤之外。

    李思明认为摄影将在这部电影中起到三成的作用,演员的表演也占到三成,那么另外三成就是音乐了,剩下一成作用就只能是剧本本身具有的思想性和内涵。这倒不是李思明谦虚。他始终认为一个导演的作用就是将各种要素组合在一起。就跟汽车装配工人没有什么两样、关键是如何选择与取舍。李思明这次找来的是约翰?巴里。这位可以称得上配乐大师级的人物。李思明心仪已久了,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合作。为了赶时间,他派人将巴里请到了外景地。

    “李。很高兴见到你!”巴里虽然有些不高兴。但还是很有礼貌。

    “巴里先生。我也很高兴见到你。我认为您是我见过地最有才华的配乐大师!”李思明见到他很热情,将他捧上了天。

    “我不明白。您为何非要我赶到这里来?”巴里问道。

    “巴里先生。您看。”李恩明和他并肩站在一处高岗上。手指着旷野,“你看。这广袤地大草原,连绵的群山。遍地奔跑的骏马。原始与现实、友谊与侵略、人性与自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