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三章 李思明的救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十三章 李思明的救赎 (第3/3页)

冤枉被判连续两次终身监禁的金融家的遭遇不同,李思明的那段牢狱生话.却是他在艰难岁月中地避难所,在艰苦的岁月中。他却看到了希望和远大前程,他没有悲观,也没有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抗争.甚至有些庆幸,因为他找到一个可以避开各种运动的场所。但是他了解那些被限制自由的人的生存状态.当初劳改农场里的那些难友们正是这种状态最生动的写照.没有人能比他更理解高墙之内的那一群人。

    “这个故事很让人感动,跟《基督山伯爵》中唐代斯也很相似.但我更愿意将主人公理解为《圣经》中犹太人约瑟和摩西.很巧妙很不错地构思.但是却让我感动的是其中人性的光辉:希望、自由和友谊,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珍重的东西了。可是我不明白,李先生,您为什么不亲自去写?”斯蒂芬#8226;金厚厚的眼镜片后面闪动着光辉。

    “这个……我刚才说了,只有您才能将故事写的更精彩,而且对于美国人的语言.我是无法做到准确把握。还有,我只是提供一个故事大纲.具体的还要靠您去构思.如果您同意动笔的话。”李思明解释道:“这个小说您如果完成了.版权将归您全权所有,我只要电影改编权,您看如何?当然您也许对这个故事的经济价值并不太看重.但我真诚地希望您能考虑一下!”

    “这对于我来说.并不存在任何问题,想到任何一个生动地故事,我都会忍不住将它变成一部小说。但是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您似乎吃亏了。”

    “不、不.金先生.我说过,只有您才能让故事更有吸引力.您为此付出了劳动.因此只能署上您的名字。”李思明道。

    “老实说,这个故事很精彩,也许这对于我来说.这一类型的小说,以后再也不会去写。其实我还是更喜欢写惊悚悬疑的小说。”斯蒂芬#8226;金伸出右手.握住李思明的手道,“谢谢您的故事,我会马上动笔写的!”

    “我很荣幸!”李思明此次美国之行获得了他想获得的东西,“请允许我下一个断言:每个美国家庭显然都至少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八成是您斯蒂芬#8226;金先生的作品。”

    “谢谢您的吉言。其实您是我所知道的最会讲故事的亚洲人!”斯蒂芬#8226;金笑着说道。

    ………………

    “锡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赎.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败亡:离弃耶和华的必致消亡。”

    这是《旧约#8226;以赛亚书》中的话。据说这里就是“救赎”一词的起源。据粗略统计,在整部《以赛亚书》中,这个词一共出现了16次之多。很明显.它象征着基督思想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至于到了宗教时代.“救赎”因其明确的拈向性而一度成为了左方西方精神世界的关键词,如同我们中国人讲究“轮回”和“因果报应”之说。

    既然如此.那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即“救赎”产生于特定的人群(基督徒)和特定的年代(宗教年代).而随着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中信仰的缺失,人本主义代替了神本主义,这个词似乎也将不复流行。20世纪特别是战后,是一个信仰缺失的世纪.人们在日益繁华富足的世界中,在日新月异的大千世界中,人们不禁拷问着自己:什么才是我们应该珍惜的,什么是应该被救赎的.是谁来救赎自己。这是一个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问题。

    这将是李思明下一部电影要告诉大家的东西。搞定了美国的事情.李思明又马不停蹄地返回到了香港。

    对于这次美国之行,李思明很是满意。原本的历史中.那部经典影片的导演花了五年的时间才得到小说的电影改编权.而自己只花了一张往返机票而已。这有些空手套白狼的味道,但是李思明对此已经是大发慈悲了.他不是将小说版权还给了原作者了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