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异想天开的想法 (第2/3页)
然有些怀疑,但是他却没有追问下去,他相信李思明肯定有他不说地理由。
“你在你们家族里做什么、不是天天闲着吧?”李思明知道了钱的问题泡汤了.索性不再去想它。
“当然不是,香港的纨绔子弟倒是不少,但是真正整天无所事事的人却极少。像我这样从内地来香港不久的人都要承担一部份工作。”
“我猜一定是比较轻松的。”
“当然!我名下只有一个电影公司,在香港这样的公司多如牛毛.这两年片子投资柏了几部,我使出浑身解数,勉强不亏本,我现在不敢拍了.越拍越亏。平时靠出租摄影棚、器材、服装和冲印胶片挣点钱弥补亏空。我现在明白了.家族把这份资产大方的给我,就是为了让我无话可说.我当初还天真地以为这下我可大显身了。”曾智说完咕嘟喝了一杯酒,排解心中地不满。
“不会吧.我可听说现在香港电影业挺红火的,怎么会不挣钱?”李思明有些不相信。
“拍电影当然挣钱.那只是大公司.去年成龙的《师弟出马》票房过千万.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虽然有票价上涨地因素。今年地冠军恐怕又会超过这个记录。人家都有好导演、好演员、好剧本.咱有啥?”曾智解释道。
李思明忽然有了启发。电影行业被称为无烟工业.其越来越巨大的产值令人不可忽视。香港这个弹丸之地.聚集了一大批电影事业的人才,经过五六十年代的积累发展,一批又一批电影人投入到这个行业中.在七十年代终于得到了爆发,并且克服了电视行业对电影事业的冲击.每年出品了大量的优秀电影.票房收入一年高过一年.李小龙、许氏兄弟相继称霸影坛,而成龙又是最新的动作明星。在香港.有老牌的邵式,中坚地嘉禾、德宝.而去年成立的新艺城将有取代邵式与后两者成三足鼎立之势。香港这个小小地地方.每年有一个电影颁奖典礼.两个影评人组织.还有两间可以修读电影学位课程的专属学院,一年一度的国际电影节.还有每天大小报章杂志上的电影评论。在七十年代.多个民间电影组织成立.包括卫影会、火鸟电影会.播映外国电影.并举办独立电影创作比赛.而香港电影文化中心更是当时一间很重要的电影教育机构,新浪潮的导演,如许鞍华、徐克、方育平等.都曾在那儿担任讲师。
李思明有些心动,他是个影迷.中外的影片他看过的不少.许多经典的影片他会经常反复地看。在前世他将看电影当作他最重要的业余爱好。一句经典的台词.一个令人难忘的场景.都会让看电影地他心潮澎湃.或刻骨铭心,这就是电影的魅力。而八十年代是香港电影最灿烂的时候.也掀起了许多电影的热潮。包括《最佳拍档》的最佳拍档系列、福星系列、僵尸系列.也有《英雄本色》的英雄热潮,《倩女幽魂》地古装热潮和《龙虎风云》的风云热潮。八十年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年代.要商业有商业,但要文艺也有文艺,要煽情有煽情。要写实有写实.每种戏种也有者.当时的电影院是大家最喜欢流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