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外国的月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七章 外国的月亮 (第3/3页)

说过的要当李思明研究生的话。

    “竞争恐怕很激烈吧?”李思明问道。八十年代初是中国出国热的第一次高峰发生的时期,伴随着出国热,倒卖外汇也是一大热门,机场门口一帮人围着刚下飞机的外国人问换不换美金。

    “谁说不是呢,各大高校、研究所还有其他单位的人,高手不少!但名额实在有限。”陈剑郁闷的说道。

    “我听说今年十二月有托福考试,你们不去试一试?”李思明说的是中国第一次举办托福考试。

    “李老师,我们也想啊,如果没有奖学金,要是自费出国读书,那得要多少钱,天文数宇啊!”老叶感叹道。

    “这倒也是!”李思明没话讲了,忽然有一个念头闪现在他的脑海里,“这样吧,如果你们参加托福考试,并且成绩达标了,收到外国大学的入学申请,我可以资助你们,学费、生活费、零用钱,我全包了,怎么样?”

    “真有这样的好事?”老叶有些蒙了“你不会骗我吧?”

    “当然我是有私心的,你们是应该去国外学习一下外国的科技,回来嘛,替我工作,做你们最拿手的,我付给你们薪水,一个月就相当于普通干部几年的工资,绝对不比美国人差!”看到两人有些傻了,“你们不相信我吗?”

    “说实括我真有点不信!这天上掉馅饼,怎么就砸在我头上呢?”陈剑还有些不信。

    “过几天我要去南方工作,这样吧,你们真到了那么一天,你们就找杨月,到时候我提前准备一笔钱,让你们没有生活上的担忧,可好?你们到了国外,发现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时候,请你们想想我,外国人能给的,我也能给。”李思明倒是很担心这两人出国了,被国外的花花世界迷花了眼。

    八十年代出国的人,都不简单,大多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且过去的经历让他们对在国外学习的机会分外珍惜。这些人大多成了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只可惜这一批人肯回国的很少,一是国内的环境并不适合他们搞研究,二是待遇问题,差距太大了,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并不是一句笑谈。一方面有些人不愿意为祖国服务,另一方面祖国却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这个世纪末,所以有人说中国的高等教育是为外国人服务的,这一点是有道理的。

    李思明自己将来开办与电子学有关的高科技公司,一定会迫切需要像老叶、程剑这样的人,越多越好。他只有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并且提供较高待遇才能吸引这样的人才过来为他服务,他想找出一个体制外的科技创新之路。此时此刻,另一个盘在他脑海里很久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兀:我该怎么才能弄到更多的钱呢?

    “李老师,你……”老叶从李思明的眼神中看到了渴望。

    “相信我,我有这个能力,当你们学成归国的时候,你们可以看到我已经为你们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李思明自信的说道。

    “可是,你现在是我们学校的教授啊?你的意思是你要独自开公司建实验室?”老叶明白了李思明未来的打算,这年月教授下海绝对是一件特大新闻,为人师表嘛,一切向钱看为人所不耻。更何况现在私人经济政策还只是停留在个体户的阶段,除非你是外国投资者。

    “我现在不能跟你们说得太多,因为现在我也正在努力,反正你们如果能出国也是一件好事,到时候你们自由选择,也许你们到国外,你们就知道我为什么如此的渴望像你们这样的人能够回国效力。记住,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我们的祖国更需要这一方面。”李思明解释道。

    “李老师,我相信你,如果我能出国,而且你的承诺能够兑现,我一定会回国,我们一起努力!”老叶许诺道,不过他加了这么个前提,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李思明见惯了这些,倒是并不觉得意外,这也是人之常情,当年他也是面临过这样的选择。更何况,对方还没见过外国的月亮是个什么模样。

    “李老师,我也是!”陈剑说道。

    “好,一言为定!”李思明感觉今天收获不小。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