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新丁报道 (第2/3页)
而不是步兵师和步
兵团。对于中国边境常见的山地丘陵地带来说、更是如此。如果将来财力允许的话,摩托化改为机械化,使用装甲车和自行火炮,那战斗力和机动性又会上一个等级。从战术实际上说,在进攻作战的时候,步兵旅比较适合担任第一梯队的作战任务,是“一次性使用”的作战单位。用形象的说法,旅的角色就像“敲门砖”,攻打关键的目标在敌军防线中撕出一个裂口;像“手术刀”,袭击足以瘫痪敌军的关键节点;像“助推器”穿插到敌人后方开辟新的战场来加速胜利。因此,“师改旅”既是精简,也是充实,不仅没有割弱中国陆军的总体实力,反而增加了作战部队的机动灵活性。
李思明还提出为将来的裁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或者可能看作是方案的东西,当然这是他剽窃结果,也算是拿来主义。他提出了将全国11个大军区裁撤为7大军区的大胆设想,并提出“战区战役”的概念。这一概念是“高科技条件下的有限局部战争”观念的延伸和应用,即一个联合司令部指挥下的有限战争。“战区战役”的概念将在范围有限、时间短促的战争或冲突中,对付一个科技程度较低,力量较弱的敌手时使用。它并不会在与高技术装备的超级大国进行全面战争时所使用,这样的强权将会在所有战略方向上和战争全过程大量使用最先进的武器,因此需要调动军队乃至国家的全部战争能力以迎战。所以,中**队特别急迫地提升其海军、空军、战术弹道导弹、快速反应部队和特种部队的能力。因为它能克服整体上的一种弱点,在战争中达成一种局部和临时的优势。而在总体军费有限的条件下,陆军的体制编制变革同样被以为是一个必需的步骤,使得中**队更好的克服自身弱点,去迎接高技术战争时代。要在短期内完全将这个时代四百万装备陈旧的部队换装,显而易见是一件花费高昂而又不可能的行为。
李思明提出集中力量建设战略重型装甲力量、快速反应部队、特种部队、战略战术导弹力量和海空军。而陆军则是分阶段的裁汰,李思明给出了一些方法,比如将一些步兵师转为武警师,负责国内安全,将正规军地一部分职能剥离;在各战区整编部队。建立多兵种合成的集团军:再比如将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铁道兵各师分别改称铁道部各工程局。
李思明还特别提出了军衔制度的重新设立以及士官制度地建立,这对当前的中**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这一切的改革。必须在较稳定的军事环境下进行,在南疆战争仍在持续,北极熊陈兵百万的情况下还为时尚早。更何况李思明认为重要地是要有足够的军费和新军事科技提供地科技。
李思明不知道在办公室里呆了多少天了,看看手中的稿件,恐怕有了十多万宇,这份报告或者建议书地内容其实囊括了未来二十多年中**队的改革经验。在1979年夏天的时候,绝对是最有价值的一份报告。1号首长在拿到这份报告后。直接将桌案上的十多份相关地报告扔进了垃圾桶,这是李思明不知道的。写完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