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渡边三郎先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章 渡边三郎先生 (第2/3页)

以来世界第一块集成电路问世以来,微电子学得到了很快的发展,1964年intel的摩尔提出了著名的摩尔定律,预测晶体管集成度将会每18个月增加1倍;1978年这一年,国外出现了在不足0.5平方厘米的硅片上集成了14万个晶体管,标志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时代的来临。而此时的中国,以计算机和军工配套为目标,以开发逻辑电路为主要产品,初步建立集成电路工业基础及相关设备、仪器、材料的配套条件,离国外的水准有很大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差距必将扩大。

    而未来在计算机芯片的技术鸿沟,将成为中国人跨越不过的巨大鸿沟,而现在对于中国来说,还没有一套很好的关于微电子学较为先进的教材,因此但靠李思明一个人的研究是没法提高整个国家在微电子学领域的水平,必须有更多的人参与这方面,才有可能。否则将来差距更大的时候,摆在面前将不仅是技术问题,单是动辄几十亿美元投资就让人望而却步。

    正当李思明忙着写著书提纲的时候,杨月又一次上找上门来。像是跑过来的,鼻尖冒着汗,红扑扑地脸蛋,添了几份妩媚。李思明猜她也许是尝到了上次李思明写稿的好处,这次恐怕又是来催稿的。

    “欢迎光临,杨大作家驾到,蓬荜生辉啊!”李思明笑道。

    “怎么,李大科学家这名气大了,架子也大了!”杨月笑道。李思明现在的大名现在是无人不知,连报纸上都刊登了。

    “岂敢岂敢。你的大作已经出版了吧?”李思明转移话题。

    果然一提到她写的小说,杨月立刻眉飞色舞,她的书刚寄到出版社,人家就立刻回话采用了。这本书得到不少人的吹捧,说是题材符合现实生活,很有代表意义云云,她本人也被吹捧为年青作家中的新星。

    “哟西,那恭喜你了!”李思明恭维道,杨月很是受用,掩饰不了喜悦的心情。

    “好了,收拾一下,跟我走。”杨月道。

    “怎么又想请我吃饭?”

    “吃、就知道吃。这次是一个外国朋友来看你!”

    “外国朋友,你别害我,我家三代雇工出身,没有海外关系。”李思明笑道。

    “这都什么啊,是渡边三郎!”

    “原来鬼子进城了!”李思明开玩笑道。惹得杨月笑急怒生。

    见面地点是一家饭馆。一帮人早就等在那里了,徐大帅、徐丽、张华也在座,看到李思明进来,张华跳出来,大大咧咧地道:“阿明,你小子现在可了不得了。全北京的大学生都在谈论你,你是我的偶像。”

    “我可没那么帅,崇拜我干嘛,要崇拜就该崇拜杨月,人家现在是大作家,肯和我们坐在一起,那是给我们面子。”

    “你提我干嘛,你得向我道歉!”杨月不干了。徐丽当然站在杨月一边,最后李思明只得道歉。

    渡边三郎还是老样子,只是这脸上变得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