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攻克 (第2/3页)
和卓别林在他们的喜剧艺术中都不约而同运用辛酸的爱情这一题材,使他们的许多作品不仅仅是单纯的喜剧,而是悲喜交集、笑中带泪的正剧。爱情是艺术永恒的主题,所以周行驰和卓别林都在他们的喜剧中运用爱情题材。不过因为他们都经历过父母的离异、贫苦的成长、坎坷的星途。
如卓别林一岁时父母就离异。
父亲没有尽到抚养儿子的责任,他有过两次不成功的婚姻,还曾被一个情人诬陷而几乎面临牢狱之灾。周行驰七岁时父母离异,抚养他的母亲第二次婚姻也告破裂,而他的感情也是并非一帆风顺,四十多岁还没有步入婚姻殿堂。从而使他们更能领略因为外貌、地位等原因造成的单相思的痛苦,以及外在压力所引起的爱情辛酸的一面。所以在他们喜剧中几乎看不到完美的爱情故事,而是更喜欢刻画辛酸的爱情。
同时,这也是他们喜剧艺术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选择,因为这符合喜剧逐步与悲剧交错融合的发展规律。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将喜剧人物限定为比一般人差的人物,只能表现缺点与可笑,悲剧只表现统治阶层,只能表现怜悯与恐惧。后来一千多年的美学家与剧作家都深受这种规定的约束。但是现实世界的人物关系及情感,不是完全局限于这种人为的划分。
十六世纪瓜里尼的《牧羊人裴多减》首先将喜剧与悲剧结合起来,打破这种人物与情感的限定:英国文艺复兴运动中最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许多喜剧也是悲喜交融,后来狄德罗正式将悲喜剧在美学范畴中确立下来。在悲喜剧中,悲剧和喜剧在人物、题材、艺术手法和效果等方面等互相交融。既是艺术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作为取得巨大喜剧艺术成就的周行驰与卓别林,他们的喜剧艺术道路必然也是与之相符。
但是周行驰和卓别林还不同,首先从年代上来说,一个是早期电影,默片时代的喜剧代表,一个是电影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地域和一个文化的产物。当然,最主要的,则是世界xìng,和东西方的差异。
按照影响力来说,周行驰远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