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五章 杨岚访谈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十五章 杨岚访谈录 (第3/3页)

流媒体播放的机会。

    在节目开播前期,杨岚为节目宣传时,直接冠以“威尼斯最佳编剧携手世界电视女王奥普拉,为您讲述他们的奋斗历程”,而且美国买走美国转播权的芝加哥电视台,则称“美国的朋友卷土重来,奥普拉倾情共和国”;饶是一直奉行严谨,对奥普拉的随xìng不怎么感冒的德国慕尼黑电台,也喊出了罕有的宣传语“奥普拉终于将她的西装扣子系好了”;英国电视台也高呼“奥普拉来了”……

    三天后,最新一期的《杨岚访谈录》正式以卫星信号全球同步开播。

    开播之前的官方数据统计,全球大约有一亿用户同时观看,在大中华区的占百分之七十。

    不过官方还是低估了奥普拉?温芙瑞的影响力,仅仅在美国,当晚就有三千万人坐在电视机前等待收看奥普拉的节目。

    以德国和英国为主的欧洲观众,也达到了两千多万,创下了了收视率新高。

    同时在共和国,随之华语电影的不景气,电视剧抓住新的时机,留住了大量的收视群体,再加又借上《艺术与人生》采访冯晓刚,引发新一轮谈话类节目热cháo的东风,《杨岚访谈录》也是水涨船高,收视率直追央视一套《新闻联播》,观众群罕有的达到了一亿用户。

    一经播出后,《杨岚访谈录》便引发观众和媒体的一致好评,官方最终统计结果显示,全球收看《杨岚访谈录》的观众达到了一亿七千万。

    一时间,关于奋斗的话题,重新登上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美国《时代》周刊惊呼,“这是本年度最有影响力的电视节目,达到了商业与口碑的双赢。”

    英国的伦敦rì报则称,“奥普拉和杨岚要翻天了”,德国媒体说,“希望年轻人都像张维一样”。

    而一直以专业评论电视栏目为主的美国《世界电报》发表了这样的评论:这期的《杨岚访谈录》,创新在于,没有主持人和嘉宾的区别,观众在收看节目时,完全被其中的话题吸引,主持人和嘉宾只是话题的配角,他们也没有引导者和倾诉者,饶是观众,也情不自禁的参与到讨论之中。这是以往的电视节目所没有的革新之举。同时奥普拉和杨岚的默契,以及嘉宾张维的极力配合,使得这期节目充满了真诚和睿智……

    相较于专业评论,在共和国和美国,更多的媒体,则更加关注与此次访谈的嘉宾,也就是话题的本身――张维。

    虽然在这期节目中,无论是主持人杨岚,还是嘉宾张维和奥普拉,都没有提起他的新电影,但是话题自始至终,都在讨论他缘何从一名不文的龙套,最后成为电影的编剧和导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期节目的主角,其实应该是张维的电影。

    观众们开始期待这部电影的名字,期待它的上映。

    同时在节目的最后,杨岚和奥普拉饱含深意的对话,更加勾起和观众的好奇心。

    杨岚问奥普拉,“温芙瑞,你下期的节目,也会重新邀请张维做嘉宾是么?”

    “当然。”

    奥普拉笑着说:“因为我参加了他最新电影的演出,但奇怪的是,我却对这部电影非常好奇。”

    【感谢书友“willylu”的打赏】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