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附加条件 (第2/3页)
足观众的这个需求?”张维眉头一展说。
杜圆讶然的看着张维,摇头笑道:“我倒是没你想的多,不过显然你的想法比我的更加成熟,这样一来,无疑会有更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的。”当年张毅谋举善于学习一反三的本事就让她惊奇不已,想不到张维犹有过之。
张维嗯了一声,现在电影的艺术xìng已经足够了,但最为关键的是商业xìng,一部电影一定要有观众看,引起他们的共鸣才算成功。
否则,电影若是只有艺术xìng,反而让观众看着昏昏yù睡,那就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了。
现在最当务之急的,就是如何让《空房间》适合大陆观众当下的胃口。
杜圆见张维思索着,就走出去,然后将叫周磊进来。
“导演,我觉得电影应该再生活化一些,这样容易让大陆的观众代入。”他试探着提出自己的意见。
张维猛然抬起头,惊喜的看着周磊,生活化,就是让观众在影片中看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这样,也可以增加影片的厚重感,就不会显得单薄了。
他拍了拍周磊,笑道:“我晓得了,你的意见不错,真不错。”
周磊奇怪的看着张维,也不知道导演接受了自己的意见没有,不过也没有多问,毕竟剧本最终定稿时,还需要大家开会决定的,便带着疑惑走出去。
不一会儿,其他人也和张维谈完。
散会时,已经快要中午了,张维本想和大家一起吃饭,但是电话响起来,竟然是韩山平的。
他吩咐周磊带着大家去吃饭,便开车去中影韩山平的办公室。
韩山平仍旧是那个几十年不变的板寸头,笔挺的中山装,张维进屋时,此时正眯眼认真的看着案头的文件。
见张维进来,就起身招呼他坐。
然后就拿着一个本子,也在张维面前坐下,将本子递给张维道:“看看吧。”
张维翻了几页,便低呼道:“是‘瘦身?男女’的本子?”
“不错,这是部大制作。”韩山平又道:“香港那边本来已经定了导演的,但是,呵呵……”
韩山平淡淡一笑,抿茶不语。
张维心说看来香港那边已经向韩山平妥协了。
九十年代,自身的裹足不前外加好莱坞大扩张,曾经盛极一时的香港电影便开始大幅度疲软,开始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境。
一直到九七年,前赴后继的香港电影人仍旧对面前的困境一筹莫展,但是随着“回归”到来,一些富有远见卓识的优秀电影人开始将目光投向电影市场rì渐兴起的大陆。
不过赚到第一桶金的,只手可数,更多的香港电影人血本无归。
随着不断有更多人将目光投向大陆市场,其手段也不一而足。
一些野心家认为,香港电影之所以打不开大陆市场,盖因大陆市场固若金汤所致,而固若金汤的根本,就在于几家传媒巨擘之间的亲密无间,一起主导了大陆电影的意识形态和观众的口味。
故而,他们便策划离间恒星和华艺,进而控制其它小型传媒公司,从而逼迫大陆影视的掌舵人韩山平妥协。
事实证明,这个办法很凑效。
从二零零零年开始,便源源不断的有大陆和香港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