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真耐操 (第2/3页)
是个美人胚子,赵平安这样评价着。不可否认,看老板娘也有四十好几了,而且在这面摊里被油烟薰了这么久,却依然风姿卓灼,岁月给她带来的几条鱼尾纹仿佛更点缀她的成熟韵味。笑起来的时候,连他都有点看看呆了。
老板娘端着酒出来给赵平安几个面前的杯子倒满酒,又径自去忙了。三人没说什么,直接端起桌面上的杯子,一仰而光。
“好酒!”赵平安赞了一句,未饮香气扑鼻,入口酣醇,没有二锅头的劲辣,下肚后慢慢的胃才感到暖热。
“小伙子,年纪轻轻,倒对酒有点在行。”面摊老板笑着说道。
不懂酒的人,即使酒量再好,拼酒时是一大碗一大碗的喝,也不能表明他很懂酒,充其量那种行为像暴饮,多少好酒都会被糟蹋。一个人可以在女人面前侃侃而谈,表现得无比睿智来博取对方的好感,能够说出一小瓶檀香油值多少钱,以及怎样提炼出来,但还是不敢随便对酒的好与坏下评价。如果不懂装懂,那就真的是贻笑大方了。
赵平安敢说出这“好酒”两字老板就知道他确实懂得喝酒。赵平安的酒量是给太爷逼出来的,从他四岁那年开始,太爷每天吃饭都给他斟一小杯白酒,那是农村人家自酿的米酒,度数在四十二度左右。用太爷的话说,小时候把酒量培养出来了,以后才能够酒逢知己千杯少,一开始就喝高度数的,等习惯了,那之后的低度数也就如同喝水般。从那时候起,赵平安几乎每天都是醉薰薰的,走路常常是打醉拳。
半年后赵老爷子给他换在大杯,一年之后直接用碗喝。那时连太爷都赞叹他的酒量比自己当年的还厉害。太爷并不单单只给他练酒量,拿出各种各样的酒来让他分辨。直到现在他都不知道,太爷去哪里搞来那么多不同品种以及年份不同的酒。现在他的酒量不能说千杯不倒,起码酒逢知己不扫酒兴。
面摊老板说他懂酒,也不谦虚,说道:“老板是杏花村人吧,当然不是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那个杏花村,是山西杏花村。这酒是三十年的竹叶青,据我家一个老人跟我提过,最好的竹叶青应当属于那产的。我虽没去过山西杏花村,不过其它地方产的竹叶青也喝过不少,觉得还是那里出的入喉够醇。”
“小伙子果然懂酒,没有浪费我这珍藏了多年的酒。”面摊老板脸上有些兴奋,“确实是三十年的竹叶青,不过我不是山西人,我家婆娘倒是你说的山西杏花村人。这酒还是当年她嫁给我时,她家老头子给她嫁妆里的一份呢!”
“古时嫁女儿不是都用女儿红做嫁妆吗?”渡厄忍不住问道。
面摊老板没有立即回答,眼睛往店里瞄了瞄,发现老板娘正在擀面,悄声说道:“鬼才知道,说不定当年我岳父把原本窖藏给她当嫁妆的女儿红喝了,于是用竹叶青代替,还有一个可能,说不定是他在给我jǐng告,要是哪天我欺负了她女儿,说不定会飞过来和我拼命。你们知道竹叶青这种蛇吧,毒xìng一般,但疼痛剧烈,还带有溃破恶心、呕吐、头昏、腹胀痛等各种症状。他是在提醒我,不会要我的命,要是我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