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用多了也晕?(求推荐,求收藏) (第2/3页)
唧的在家总结得失?再者说来,哪有什么得失?连成绩都不知道,怎么知道哪个题对了,哪个错了?不知道哪个题的对错怎么归纳,怎么总结?有一次张祥实在是气极了冲着他的父亲喊道,如果我真有这个本事,知道哪道题的对错,在我考试的时候就知道哪个题错了,我当时就改了不就行了?还故意答错,等着回家来总结?总结归纳应该是发完成绩,给完考卷再做的吧。现在做有个毛用?
对待这态度强硬的张祥,张祥的父亲也是无可奈何,每次张祥都不等他把话说完就开始反驳,弄的张祥的父亲也是气的不得了,索xìng就不去管他了。
直到张祥高考失利的时候,他才真正的了解到总结归纳的含义和作用。其实说白了,总结归纳并不是说让你总结哪个题的对错或者判断具体的哪件事做的对与错,其实总结的主要是自己的心态在遇到事情的时候的变化与调整,遇到事情的反映,提前是不是都做好了一切准备,是不是最好了最坏的打算,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己是否遇到应该改进的缺点和错误?这些东西学会了以后,它所能发挥的效力绝对比仅仅总结几道题来的还有价值。例如,是不是在考试前就总是抱着侥幸的心理说这道题可能不考,就不看了,每次都这样阿q的思想给自己找借口?这些就是要总结的,知道自己真是在这个方面不足,就应该下次所有的题目都准备好。所以从高考以后,张祥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总结归纳。
张祥开始从头一点一点的分析,是不是在自己扔出最后一个纸团的时候特别的使劲?是不是用了什么特殊的手势以至于产生了那样的效果?是不是由于自己发的那样的毒誓才会弄出那个黑线的?难道那是誓言的力量?虽然不知道这个誓言有没有用,但是也得加进去作为一个参考的因素不是吗?
应该是我聚jīng会神,全神贯注的盯着这个纸团的时候发生的,并且我心里还默默的念叨着这个纸团。这些动作之间应该会有些必然的联系。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再试试!张祥默默的想到。虽然现在的他很兴奋,但是只有熟练的掌握才能说是自己的,只有再次使用出来才能证明自己那个时候不是眼花,偶然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好事,那就一定要把它扭转成为必然。
张祥狠狠的瞪着这个纸团5分钟,感觉连吃nǎi的劲都使出来了,而且眼睛睁的生疼,慢慢的还开始流起了眼泪,但是就算是这样还是没有再次出现那个细线。
开始的时候,张祥还告诉自己要冷静,不要着急,慢慢来一定能找到方法,一定能成功的,是自己的终究还是自己的。可到后来他是真的急了,完全耐不住xìng子了,虽然眼睛一直还是看着那个小纸团,但是他将手里的笔暴躁的扔到地上,心里还破口大骂,该死的细线给我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