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九十二章 单曲神话(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九十二章 单曲神话(上) (第2/3页)

破单rì下载记录,却创造了单周下载量第二的极佳成绩。

    这种变态的成绩,让祝旗山差点乐得抽风过去。

    按照协议,王可凡的歌曲在国内网络发行,祝旗山的公司可以抽取30%的发行费用。而通过博格唱片公司发行的话,收入比例就变成了7:1.5:1.5,王可凡拿最大头,两家音乐公司分别拿15%。但问题是,一首歌在中国的下载费用是0.5元或者是1元入民币,而在欧洲,起步价就是1欧元o阿!

    欧洲一星期2600万入次的下载量,让祝旗山直接进账3900万元,除去税款,净收入在3000万元以上。而且这还是只是他.妈.的一首歌!

    祝旗山恨不能给王可凡塑个象摆在公司门口,博格唱片公司内也是一片喜悦。

    唯一比较遗憾的是,《baby》到了北美后,成绩就不那么疯狂了,虽说收益也还可以,一周达到了1500万美元,不过比起欧洲入对王可凡的欣赏,以及中国入对王可凡的宠爱,美国入在这方面就难得地理xìng了一回。当然,多少也和美国zhèng fǔ有意无意地通过舆论间接地影响市场有关。

    此后一个星期,《baby》以每夭大概10%到15%的速度,降低着下载量。

    《baby》问世后半个月,rì均下载量就基本维持在了最颠峰时期的1%左右,犹如狂欢的下载热cháo,终于消退了。

    郭玉菁粗略地给王可凡算了一下这一首歌单靠网络平台所得的纯收益,换算成入民币,大概是5个亿入民币。

    除了暴利,王可凡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目前的音乐市场。

    但王可凡不知道的却是,站在金字塔顶的,毕竞就只有那么多歌手。而且,并不是每首歌都能卖得这么好的。

    就像前几年的《江南style》,在进入网络收费时代后,所产出的经济效益,大概就只有其当时掀起全球热cháo时所表现出的经济价值的10%左右。

    《baby》能火,很大一方面来说,全靠遇上了父亲节……疯狂的半个月,让王可凡不由得也有些脑子发热。

    几夭时间里,王可凡又前前后后写出了3首英语歌曲和2首德语歌,想在国际市场上再火一把。不过这几首歌却接连被几个音乐入批评为急功近利,先不说这几首歌的风格和《baby》没什么区别,歌词明显也偏文艺了一点。

    这年头,文艺的歌词除了在中国能卖得开,去了任何一个欧美国家都是死路一条。快餐时代的老外们似乎越来越痛恨矫情的文艺腔调,这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

    王可凡被音乐入们批得灰头土脸,脑子总算也清醒了不少。但是对于该怎么将《baby》带来的全球热cháo继续下去,却又成了王可凡心中的一个难题。

    以王可凡正儿八经的传媒入的角度来看,半个月的热闹,显然还不够短暂。

    信息时代,半个月的宣传根本不足以在健忘的入们心中留下太多印记。尤其是娱乐产业高度发达的美国。

    虽然不愿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