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功告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功告成 (第2/3页)

里,开始专注于片子的剪辑。

    此时此刻,就是他开始反击的第一步!

    王可凡首先熟悉了一下这套全德文版本的编辑软件,花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将上面复杂的选键一一弄明白后,接着就马不停蹄地将影片的分镜头全都拆解开来,按照顺序编好号码后,单独地放进桌面上一个新建的文件夹,随用随取。

    剪辑作为一部电影最后的再创作,其实难度非常大。

    不单是出于技术上的困难,更在于如何把握住每一个镜头的衔接,记忆力不好的人,是断然做不了这活的。

    而王可凡的优势,正在于他能记住电影的每一个镜头,并且事先在脑海中预定好剪辑的步骤和过程。

    可以说,影片还没出来,但王可凡的心里,却已经有了完美的成品。

    全世界能达到这种境界的电影人,绝对不会超过5个。

    王可凡利落地将一个接一个镜头拆分重组,中间没有半点停顿。

    伊万将这部影片拍成长长的3个多小时,这时候也总算体现出了其价值。大量的素材中,让王可凡总能从中找出最合适的片段,进行再次的拼接。

    按照王可凡的思路,教官的这个人物的出场镜头被大量地缩减,转为真正成为了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作为这场戏的暗线主角。

    主人公在集中营屠杀的场面,被拆开了数个部分,作为贯穿整部影片始终的存在。

    而剩余的三个场景,则是被无序地打乱,安排成了主角的一段段回忆。

    直至最后,主角自杀的那一刻,时间轴终于恢复常态。而那一枪过后,影片以主角在家里和父亲争辩的对话,作为结局。

    “爸爸,你不觉得我们的生活都乱套了吗了?希特勒让我们失去了正常人应该有的生活秩序,他这么做很愚蠢!这是一场愚蠢的战争!”

    原本持续了整整20分钟的集中营血腥场面,被剪成了12分钟的零散片段。教官长达将近一个小时的洗脑过程,被压缩到了24分钟。还有影片中许多用于交代背影的过度场景,被王可凡彻底删掉,一分钟都不剩。19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