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喧宾夺主(下) (第2/3页)
“比方说呢?”
“智慧。”
伊万饶颇为不解地笑了笑,说:“这个角度,不是比善恶更加简单吗?”
“越简单,越有效。”王可凡道,“伊万导演,好莱坞的评审标准,其实是商业标准。奥斯卡奖的艺术成分,远远不及三大欧洲电影节的大奖,所以跟美国人说话,直白是很重要的。再者说,其实这个话题展开来,事实上也并不肤浅,因为‘智慧’也能从很多的角度来说。”
“嗯……说说看。”
王可凡道:“我们从影片本身出来,主人公之所以慢慢发生蜕变,是因为每一次环境的变化。影片的场景,大概可以分为四个地方,主人公的家里,军营,集中营,还有战后的墓地。每到一个地方,主人公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产生了不同的应对反应。造就他兽xìng的,并不是他的教官,而是周围的环境。教官,不过是环境的一部分。”
伊万点了点头,虽然不明白这和“智慧”这个概念有什么关系,但却没有打断王可凡的话。
王可凡继续道:“就生物而言,趋利避害是其本能。人类是群居的生物,但是同动物一样,我们的本能就是追求利益,而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一部分强大的个体,因为贪婪这个事实上只能算是生物本能的原因,便会有意地伤害其他个体,其结果,就是令整个族群的生存能力下降。
于是这个时候,智慧就有了作用。一部分智慧较高的个体在获得了统治权后,出于对族群整体生存能力的考虑,制定下了所谓的规矩。到了文明社会,这种规矩就被细分作了法律、lun理和道德,基于法律、lun理和道德这些智慧的产物,人类社会得以在分工合作的赚取各自利益的同时,又不伤害到其他个体。
回到《驯兽师》这部电影,我们可以将电影本身所展现的四个场景,分别理解为拥有理xìng框架和不存在理xìng框架的不同环境背景,主人公之所以发生变化,不过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不同,事实上和洗脑并没有关系,所谓被洗脑,不过是他用来自我安慰的借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