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转型不易 (第2/3页)
别是在未来的记忆中,影片中男主角里昂与马婷达的对话。许多地方根本就是在放无声电影,当初乔治大致扫过一遍的时候,并没有太在意,本来他认为,这种小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到时候只要脑补一下,自然就能迎刃而解。
可是就在刚才,乔治已经将其中一段对话写出了七个版本,但最后又都被自己一一推翻……现在的他,已经快要绝望了。
“真是见鬼了!难道我就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温馨对话吗?”乔治在办公室内无助的走来走去。他有了一个不好的预感,似乎是自己挖了一个深深的大坑,现在已经有跳不出来的迹象了……
《这个杀手不太冷》披着杀手的外皮,实际上影片却主打的是温情牌,整部片子还透出了一股挥散不去的文艺味道。虽然乔治对文艺片的熟悉度无限接近于零,但这部电影显然是属于好莱坞商业化与文艺小众结合完美的典型例子。总结一句话就是老少咸宜,任何人观看都不会产生强烈的排斥感。
可是乔治自从出道以来,拍摄的电影风格都是两极分化严重,一些人喜欢的要命,另外一些人讨厌的要死,这种向商业化制作靠拢的电影……说实话,乔治还真是没有多少经验。商业片往往要屈服于观众的口味,根本不允许有导演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有个xìng的导演会如此排斥商业片的原因,相似模子全篇一律出现的玩意,换做谁来拍基本都是同一个调调。
但就是这种大众化口味的电影风格,却把乔治给难住了……好莱坞的商业片模板其实很简单,场面宏大,演员阵容大牌,故事线索简洁单一,总之就是一定要刺激,让观众当时看得爽就行,至于影片情节漏洞什么的,鬼才会去深究这种东西。
乔治仔细回想了一遍,却悲哀的发现,他拍摄出来的这三部电影,都是跟商业片要求背道而驰的,场面基本都被困在一百平方米之内,演员阵容的名气也是起伏不定,故事线索什么的……估计大多数人看了一遍乔治的电影,根本就不知道他要讲些什么,要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称呼他为神经病了。
倒是让观众能感到刺激这一点有些相似,只不过好莱坞典型的商业片是让观众看得神情亢奋,热血沸腾。而乔治的电影绝对会把人送进医院的,病因大都是心脏病突发跟神经错乱什么的……
这种情况,让乔治怎么可能写的出来跟这部影片基调大致符合的台词……就算写出来了,观众们也只会觉得背后发凉,到时候谁还会去关注整部电影所蕴含的真正意义?
“主演只找到了一个……现在连剧本都写不全了……”乔治只觉得心脏上有一万头不知名哺rǔ动物呼啸而过,快要把自己的左心房给碾碎了……
当初考虑的还是太简单了……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