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9章 跟踪 (第1/3页)
虽然已经入夜,校园里四处行走的人却并不稀少,苟同根本没有注意到后面一直跟随着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
过了教师公寓之后,路上的人慢慢少了起来。浏阳河两岸自从修起了沿江风光带之后,蚁穴就不是那好找,不过在周边的菜地附近,还是有很多蚁穴的存在,要么像上一次那样在绿化带里也是有蚁穴存在的。
不过这一次,苟同不像再像上一次那样,以免遇到更加尴尬的事情来。
菜地这里,苟同也观察到有很多地方有蚁穴,所以没有花太多的功夫,苟同便来到了一处蚁穴。
菜地这里很多地方种植了豆角、四季豆、丝瓜等蔬菜,跟在身后的那个身影很轻易地跟在了身后。
苟同非常专注于他的实验,根本不会回头张望。哪里知道自己竟然会被人跟踪?
苟同小心翼翼地将土稍稍挖开,然后将小型摄像机的镜头伸进了蚁穴之中。
虽然已经到了黑夜,蚁穴里依然忙忙碌碌。苟同挖土的行为显然惊动了里面的蚂蚁,一时间蚁穴之中仿佛炸了锅一般。
蚂蚁传递时非常有趣,一些观察对象总是习惯用右侧或者左侧的触角与同伴进行接触,也就是说,这些蚂蚁也跟人类一样,有“左撇子”或者“右撇子”。
这个现象很有意思,也很重要,至少可以证明蚂蚁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并不是依靠触角的特殊震动来传递信息,而是在触角接触的时候,信息发生了传递。
听起来似乎有些费解,但是却很好理解,很多学者认为,蚂蚁的传递信息的过程利用头部触角的敲击,从而将信息传递给同伴,也有人认为,蚂蚁可能是通过一些信号物质来传递信息。
不过苟同觉得有些问题,蚂蚁要区分不同的敲击频率应该不是十分简单,而且用不同的敲击频率在紧张时刻,应该很容易导致信息出错。而使用特殊的物质信号,比如某些味觉分子,倒也说得过去,因为蚂蚁在外出的时候,所有的同队蚂蚁,几乎就是沿着完全相同的线路前进的。
但是,问题是,如果依靠特殊物质来传递,为何在传递信息的时候,依然需要触角的接触呢?
苟同觉得,蚂蚁的信息传递很大可能是通过生物波传递的,不过由于蚂蚁的信号波比较的微弱,需要一个专门的发送与接收体系,而触角正是这个体系的“天线”。
苟同在观察的时候,总是会习惯性的说些话语,比如这一次,在观察到有趣的现象之后,苟同嘴里总是在那里小声的嘀咕,“呵呵,有趣、有趣!小东西,竟然是个左撇子!太有意思了!宝贝,快点快点,告诉它,危险来了!是的,告诉它!噢,你这触角用得可真是笨啊!那可不是鞭子!那是天线!”
“这个混蛋,不知道看到了什么?这么有趣?”躲在阴暗处的身影暗自想道。本来知道这家伙会来这偏僻的地方观察蚂蚁,但是没有意料的是,到了夜晚,这野外会如此安静。
没有人生沸腾的喧嚣,没有车水马龙的嘈杂,只有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