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城上 (第2/3页)
“好在瀚原郡守获筇前日献计,”丈人轻声对我说道,“要掘开渑河,以水灌城……”京都大成耸立在潼河北岸,渑河是潼河的支流,来自东北,经城东南注入潼河。水攻之法,我在史书上是看到过的,可是从来也没切实去考虑过,要怎样掘河,怎样灌城。向丈人询问,他轻轻展开一幅京都附近的地图,指点着说道:
“大成东南,地势低洼,只需堰堵渑河入潼之路,并掘开其侧,放水灌城,可高一丈二尺。先备舟楫,趁水攻打,城破可期也。若阑沧集兵防御东南,则我暗袭城北,破光德门,直入宫城,天子可得,崇韬可擒,便阑沧有惊天伟略,料亦无从施展矣!”
我听得晕晕乎乎的,不明所以,只好假装恍然大悟地点头,连声称赞:“妙计,妙计!”丈人左右瞥了一眼,凑近我一些,更加压低了声音:“获筇将兵一万,诸郡中所部仅次于我,今献此毒计,倘若成功,正纲除奸之功,竟然以其为最。除非……”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你我翁婿当先入城,或劫天子,或擒崇韬,则三公之位,唾手可得!”
我早知道老丈人想趁这个机会大捞一把,也清楚获筇等人加入正纲军,不会没有任何私心,只想消除崇韬势力,但没想到大敌未灭,京都未下,竟然暗中勾心斗角就这样厉害……这就是官场吗?这就是政治吗?我不禁觉得背脊有些凉。不过既然想到这些,我干脆把自己的疑问正面提出来:“崇韬若败,是否遽废天子?天子废,谁可继?丈人以忠平、高市二王谁有至尊之象?”
丈人微微一笑:“忠平王谋而无断,高市王暴而无亲。然忠平能得士大夫心,高市则甚恤士卒,大军散,忠平立,大军合,高市立。须使大军不能遽散,则拥立高市大王之功,莫大于你我翁婿也。”
我不大明白丈人的意思,既然高市王郕琅暴而无亲,干嘛一定要拥立他?丈人大概从我脸上的疑惑看明白了我的所思所想,于是补充解释说:“今天下纷乱,外有夷狄,谋而无断者不可为共主,唯高市大王能重振朝纲。乱世以暴安民,理之常也。”
他这个“理之常”不知道哪里来的。先哲早就告诫过:“以礼教民,可使知礼,以暴辖民,民皆暴也,安可长治?”不过我当然不敢拿出这些话来反驳丈人,估计他大概受那些孤人蛊惑,打算一条道走到黑了。我突然觉得自己的前路也是茫茫一片……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既然做了他的女婿,就算是被拴在他的战车上了,即使想弃暗投明——如果对方真的明的话——也没有道路,而就算有道路我也未必有胆量……
※※※
就这样,我留在了军中,一连半个多月,每天帮助丈人分配粮饷衣食,看他挥军攻城。每三天,我都会写一封信给远在高航的妻子,向她汇报前线的战况,以及我和丈人的饮食起居。妻子的回信还没有送来,获筇已经掘开了渑河,把京都东南方变成一片泽国。
五月晦日,当晚丈人从高市王大营赶回来,悄悄地把我和几名心腹将领——也包括老熟人尉忌——叫到身边,低声吩咐道:“东南攻城正急,阑沧果将主力南移。今晚安睡一宵,明日午后大军秘密拔往城北,黄昏时突袭光德门。进城后但寻天子与崇韬,切勿纠缠他人。可明白么?”
我们齐声答应。尉忌等人都露出兴奋的表情,一个个摩拳擦掌的,恨不能立刻就杀进宫城去大掠一番。我可没他们那么开心,只是想到或许战争就此结束了,我可以回高航去与妻子团聚,也不禁面露喜色。
当晚睡下,却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我梦见自己身在死尸遍地的战场上,犹犹豫豫地不知道往哪里去才好,突然身后有人招呼说:“离大人,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