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婵娟 (第2/3页)
、铜钱出去,也就不会重伤而死了。守财奴结果仓促死在任上,自己积攒下来的财务都没来得及使用,想起来真是可笑。我可不能重蹈覆辙。
然而我不知道县丞究竟是怎么想的。他虽然是我的下属,但在怀化为官已久,是半个地头蛇,我这个县长想要当得安稳,肯定还有很多仰仗他帮衬的地方。直截了当骂前任是个守财奴,要县丞把私库里的财务拿一半出去赈济饥民,万一他连这么一点仅存的良心都没有,反而因此怪我多事,和我生份起来,以后的事情就不好办了。我这才欲擒故纵,假装无可奈何地分粮给百姓。
反正就算拿出私库的一半安抚百姓,剩下一半也足够衙署上下官吏吃用到明年秋后了。
县丞喏喏连声,看起来并无异议。我想了一想,又关照他说:“对外休提起私库之事,只说朝廷的赈济迟迟不下,这是阖县官吏拼凑的财物,往远方去购粮,以救县内饥民性命。”县丞两眼“刷”地放光:“大人妙计,下官凜遵!”
“此事城中百姓知晓便可,休要到处张扬,”我又对他说,“若有人存心陷害,这‘收买民心’四字,可大可小……”县丞额头冒出冷汗:“大人所言,字字珠玑,下官敢不尽心从命?”
前代确实有过这样的例子,仁寿皇帝在位时,有位姓蒙的郡守,因逢灾年,百姓流离失所,他拿出积蓄来买粮赈济,结果被弹劾说“私买民心,意图不轨”,押赴西市砍了脑袋。虽说这个冤狱终得平反,但脑袋已经掉了,就算留下千古盛名,又有什么意义?我所以不说是自己一个人掏的腰包,要扯上全县官吏垫背,一方面好名声大家均得,免得有人心生忌妒,另方面也是为自己留下退路——哪有一县官吏统一收买民心的道理?
粮食和制钱先不动,我派尉忌领了二十名土兵押送那八箱宝货去西方年成较好的永泰、中野等郡买粮。预估一切顺利的话,一月底前后他们就可归来,那时候开仓放粮,同时呈递往都城的判状也该批下来了,正好就在赈济场所附近把郕朗等人该斩的斩,该剐的剐——这才叫恩威并用,定能安定民心。
计划看似万无一失,然而郴南闹灾起乱,附近郡县也都受到波及,据说盗匪蜂起,路上很不太平——我提心吊胆地等尉忌回来,现在只能寄希望于他的勇猛了。
※※※
然而郕朗等人的判状还没写好送走,当晚先有一位乡绅通过县尉的关系来找我。见面一打听,原来此人姓相名侑,是郕朗的嫡亲娘舅。“愚甥自小鲁钝,不合受了奸人蛊惑,干犯王法,”相侑不断地鞠躬作揖,“还请大人法外施恩,饶了他的性命吧。”
我转头望望侍立在旁的县丞。县丞向我挤挤眼睛,意思是:“此事未必不可商量。”我于是会意地一昂头,摆足了官架子,缓缓说道:“库无余粮,朝廷的赈济迟迟不到,若不能严惩哄抢官库之徒,恐不足以慑众,怕又有顽劣之徒起而效尤……”
相侑听了这话,不住点头:“大人所言极是。小民也知大人为百姓宵衣旰食,操劳得很,因此特备薄礼,以表本县缙绅景仰之情。”说着话,从袖子里摸出一块木椟来。
我叉着两手,不去接它,只是用眼角一扫。县丞会意,伸手接过,在我耳边轻声念诵:“钱五千、丝百束、精米二十斛、肉脯三十斤,还有……雪念。”我一皱眉头:“雪念是什么?”
相侑谄笑道:“大人起居,岂可无人伺候,雪念是小人家养奴婢,伶俐可喜,又擅烹调,进献以奉大人箕帚。”说着,往外招呼一声,只见袅袅婷婷地,走进一个丫鬟来。
看这丫鬟,不过二八年华,头上梳着双鬟,身穿丝织短衣,细眉大眼、直鼻小口,腮上还有两个酒窝,在闪闪的烛火下,越显得光彩照人。见过我妻之后,只当天下其她所谓美女,都如粪土一般,却不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