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心理战 (第2/3页)
。
在二十世纪西方社会文化有三大发现,分别是“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
其中“墨菲定律”的原话是这样说的:if_there_are_two_or_more_ways_to_do_something,_and_one_of_those_ways_can_result_in_a_catastrophe,_then_someone_will_do_it.也就是: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
比如你衣袋里有两把钥匙,一把是你房间的,一把是柜子的;如果你现在想拿出柜子钥匙,会发生什么?是的,你往往是拿出了房间钥匙。它的极端表述是: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xìng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坏。
发现了这个定律的不是哲学家、牧师、文学家或是科学家,而是一名工程师爱德华・墨菲。他曾参加美国空军于1949年进行的mx981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定人类对加速度的承受极限。其中有一个实验项目是将16个火箭加速度计悬空装置在受试者上方,当时有两种方法可以将加速度计固定在支架上,而不可思议的是,竟然有人有条不紊地将16个加速度计全部装在错误的位置。于是墨菲作出了这一著名的论断,并被那个受试者在几天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引用。
而墨菲定理并不是一种强调人为错误的概率xìng定理,而是阐述了一种偶然中的必然xìng,我们再举个例子:你兜里装着一百块钱,生怕别人知道也生怕丢失,所以你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用手摸兜,去查看钱是不是还在,于是你的规律xìng动作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最终被小偷偷走了。即便没有被小偷偷走,那个总被你摸来摸去的兜最后终于被磨破了,钱也可能掉了出去,丢失了。
这就说明了,越害怕发生的事情就越会发生的原因,为什么?就因为害怕发生,所以会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犯错误。
而现在爱迪生做的就是把这个最糟糕的情况,即“斯特灵肯定会同意交易”,这个想法植入到老邓利维的信念里,然后他以后想的越多,就会越觉得可能,一旦他确定了这件事会发生就会掉进爱迪生的另一个陷阱之中。
“我们会出马里昂,以马里昂作为交易的主体。你看两个人都是全明星,薪资标准也都差不多。数据上也相差无几,布兰德是稳定的20+10,而马里昂也能做到20+9。”爱迪生说道这里停了一下,老邓利维刚想说话,爱迪生又开口了。
“除了马里昂,我们还会送出托尼阿伦。上个赛季这个球员出场时间虽然很少,但是效率并不低。他的身体素质有口皆碑,防守积极,而且擅长快下,绝对有发展潜力,而且你们球队现在缺少外线球员。您觉得怎么样?”
老邓利维想了一下,“不行,不能接受。用马里昂作为交易的主体没有问题,但是只加一个托尼阿伦作为添头不够,像他那种球员联盟里多的是。”
“那我就在加一个未来的首轮选秀权。”
“那没用,以你们球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