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第一次上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八章 第一次上台 (第3/3页)



    童师傅在台下看到杨天的表现,连连点头,他现在更加确定了自己的看法,年纪轻轻就经历的磨难,让杨天的心性变得比一般人坚韧而稳定,从而能够处变不惊。

    从他在台上的表现就可以看出,除了刚开始因为不适应而表现的不知所措,到现在有模有样的进退有序,也不过是短短的十来分钟。

    招数和功法可以通过练习得到,但是那种对比赛节奏的把握却是一种天赋,虽然这种节奏也可以通过多次的对练和比赛实战来获得,但是无论如何他现在的起步就比别人早了很多。

    这世上有三种人是练不好功夫的:

    第一种是太聪明的人,太聪明的人他刚开始的时候学什么东西都很快,能够举一反三,也最得师傅的欢心。但是太聪明的人有一个最大的弊端,也就是俗话说的过犹不及,聪明过头了,那他的心思也多,七窍玲珑,很容易转移注意力,而且学得快,心性不能自我控制的话很快就会目中无人,到最后往往会发展到的结果就是“教了徒弟,没了师傅”。

    第二种是太笨的人,这笨所说的当然不是指的大智若愚的那种,而是指的头撞南墙不回头的人,笨的不开窍,无可救药的那种。不管你跟他说了多少,他一回头就忘光了,这样的人当然学不起来。

    而第三种人是有神经病的人,这样的人为什么不行,就不用多说了吧。

    而能够学出功夫的人大概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聪明而勤学的人,这种人是老师最喜欢的,这样的人虽然比不上那种太聪明的人,但是老师所教的他能及时领会,又能用心揣摩,肯下苦功,吃得了苦,慢慢的功夫就见长了,等功夫入了门后,摸到脉络了,他的功夫就会开始快速增长,然后融会贯通,变成了他自己的东西。就好象形意大师神拳李洛能一样,传下八室高徒,却都各有千秋,各怀绝技。

    另一种就是为天资所限,领会能力比较慢一点,需要老师经常提点的。这样的人虽然限于天资进程不快,但是他胜在能坚持,勤恳,勤学苦练,别人练十遍,他就练一百遍,规规矩矩,脚踏实地,等到量变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发生质变,那就出功夫了,终成大器。

    这两种人一般的说来前一种人能成名师,而后一种人能成名宿。

    名师者,不但能学,还能教,开枝散叶,让一身所长能广为流传;名宿者,则自身武功高强,但门人弟子鲜有出众,因为他的功夫是靠自己的勤勉得来的,如果门下弟子没有他那样的精神,很难学出真功夫,除非他的弟子里也有天赋超群的,才能把他的拳术发扬光大。

    而现在的杨天,在童师傅的眼里,无疑就是属于那种聪明而勤学的人。

    所以童师傅看着杨天的眼神,就像看到了一个未曾发掘的宝藏般,闪闪发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