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朝鲜往事4 (第2/3页)
明军的军制为募兵制,军队分步、骑两个兵种。步兵多为南方人,按戚继光所创兵制,步兵一营二千余人,其中铳手占半数。骑兵多为北方人,其中快炮手和铳手占四成。
明军的火铳和快炮的射程和威力远不如倭寇的鸟枪,因此尽管铳类所占的比例大于倭寇,但威力略逊于倭寇。但明军所使用攻城及野战大炮,远教倭寇为多而且杀伤力大,对倭寇颇有威慑力全面进化。
倭寇兵制与元日战争时期相比,无本质上的区别,但这时的倭寇广泛使用鸟枪等火器,所占比率约为百分之十八到百分之三十左右。由于鸟枪射程远,杀伤力大,因而对明军具有很大的威慑作用。
当李如松了解到上述情况后,信心十足,他对柳成龙说,倭寇倚仗鸟枪,我用大炮,当可战胜倭寇。
正月初四日,李如松大军至肃州,令参将李宁至顺安,告知小西行长,沈惟敬来,宜迎接。小西行长信以为真,派二十人至顺安,李宁设伏捉获三人,其余逃回。
小西方才知道明朝大军已至。但是,或许是入朝之后的战斗顺利的程度超出了他的想象,小西行长也滋生了轻敌的思想,明明知道大明的援军到了,可他却没有做任何的战斗准备。这实在是不可思议之处。
不管怎么说,托大至斯,不败真是天理不容。
六日,小西行长于平壤风月楼,率领手下众人着花衣迎接明使,但来者却是李如松的大军。七日天明时分,李如松亲率大军攻城。
这是大明与倭国两军主力的第一次激烈战斗。
平壤攻坚战,明军打得极其英勇顽强。李如松亲临前线,坐骑曾一度中弹而亡,他就换马再战。受了他的影响和激励,游击、参将等中弹负伤,仍坚持指挥作战。明军上下一心的坚定信念,终于在气势上压倒了倭寇。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最后将倭寇压到了城内一角的几个土窖内。
这一仗,阵斩一千二百八十五级,生擒二名,夺马二千九百八十五匹,救出被俘虏的朝鲜男女一千二百二十五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