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兵临城下 (第2/3页)
小段冲刺提速的距离的话,很容易就可轻松越过。但是,第二道壕沟的宽度可就大大增加,是第一道壕沟的两三倍,即便是纵马驰骋,也不可能越过。
第三道壕沟与第二道壕沟差相仿佛,为的是万一有漏网之鱼、或是城内的蒙古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将第二道壕沟给填平或者减小一些宽度,那第三道壕沟就会成为最后的屏障。
未虑胜先虑败,做好自己的防御,任谁说都是没有错误的。
大黑山和柏山上有的是树木,砍伐下来制作攻城器械和营寨周围的防护正是方便。唯一的不足,就是距离远些。好在明军也不急于对建昌城展开攻击,因此只要将自身的防护做好了,避免受到冲击造成损失,明军是不介意多用上那么三五天的时间。
孙承宗之所以并不亟亟于对建昌城发动攻击,完全是遵照皇帝陛下的旨意行事。
之所以如此安排,一方面是为了尽可能地避免过多的伤亡,若是攻击过急,的确是会给对方造成沉重打击,可自己的伤亡肯定也会加大。另一方面,也为了让皇太极有着充足的时间“运筹帷幄”(此处为“坐蜡”之意),而且这个时间越是充足的话,皇太极坐蜡的“成色”就会更足,蒙古人心中的不满也会相应地加大,蒙古人与女真人之间的罅隙,就会越来越彰显。
相对来说,后者才是皇帝陛下真正的目的所在。
建昌城的东门,是主要的出入门户,原因就是因为这里不仅有三条通往各处的道路,而且地势比较开阔,兵力容易展布开来。若是色楞想派兵出城骚扰的话,肯定是以东门为第一选择。
为此,孙承宗也是将计就计,也将东城门做为主攻方向。而其他三面城墙,更多的是佯攻,虚张声势的成分大一些。其目的有两个,一是防备城内的蒙古人遁走,二是要尽可能地牵制蒙古人的守御力量,让他们不敢将兵力调到吃紧的东城门处reads;。
而做为主攻的东城门处,孙承宗派的是王廷臣所部负责进攻。另外,八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