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29章 监军与参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29章 监军与参军 (第2/3页)



    从永乐年间直到崇祯时期,朝廷都是重用太监,各支军队都派太监监军,在边镇的称为“监视”。

    说到底,还是大明王朝的官僚系统出了问题,皇帝陛下听不到真实的情况,底下的官员沆瀣一气,寡廉鲜耻,极尽欺瞒之能事。太监到底是皇帝陛下的近人,相对来说,太监向皇帝陛下汇报的情况,可信程度要远比其他的文臣高的多。前世的崇祯皇帝思宗朱由检,也曾经废除过太监监军,但是旋即又重新恢复,这就不能不说明一些问题。

    但是,如今的皇帝陛下虽然明知王朝的官僚体系出现了问题,可也没有毕其功于一役、没有试图轻松解决这个顽疾的想法。

    由“监军”改为“参军”,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可其内涵却是不啻天壤之别。

    以往的监军制,固然是监军人员大权独揽,可很多情况都是地方将领推卸责任的非常好的籍口。

    而参军人员所承担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对情报的归纳、汇总和分析,为主将提供充分的信息方面的支持,同时即便是出现了指挥方面的失误,也严禁他们干涉将领的指挥。

    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杜绝将领们意欲推卸责任的企图,让他们没有顾虑。反正若是打了胜仗自有朝廷的封赏,而若是打了败仗也有朝廷的法度部勒,不容许他们诿过饰非。总之,好也罢,坏也罢,都是由他们自己承担。

    虽然不会是那么容易,可这种观念也要一定灌输下去。

    只有一种例外,若是出现了投敌叛国之类的恶**件,参军人员才有权利剥夺将领的指挥权。其实,真要是出现了那种情况,不仅是参军人员,其他任何有关人等都是有权利、有义务阻止投敌叛国现象发生的。只不过唯一的区别是,参军人员的手中,有着大明王朝及皇帝陛下的授权,他们做起来更加的名正言顺而已。

    这样一种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方法,还只是皇帝陛下的思路,还没有形成具体的、可操作性比较强的一系列措施。现在由卢象升和何腾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