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龙翔潜邸2 (第2/3页)
陛下报喜的,可这喜事……却因为一粒老鼠屎给搅合成苦事了。
研制火铳的关键,在于击发装置和铳管的质量。
将燧石和搓轮利用起来,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反复改进,击发装置已经非常接近成功了。这是喜事。
经过反复试验和精心锤炼,铳管的质量和标准化也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这本来也是喜事。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本来”两字上。
前一段时间,朝廷向大明王朝治下所有的匠户发出了征召令,以极其优厚的待遇吸引他们中的佼佼者到京城来,为朝廷效力。凡是具有精良技艺的匠户都可以应招,各地各级官府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加以阻拦。
此后就有很多很多的匠户响应朝廷的号召,当然了,优厚的待遇肯定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诱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或许这里面本来就是真有能人。
其中一人,就对铳管的打造别有心得。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在制造出了无数的废品之后,这个人的打造技术逐渐稳定下来。经他所打造的铳管尺寸固定,瑕疵最少,总之,质量是最符合要求。
可是,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
不管是再怎么努力,他也仅是从每天打造一支,慢慢提高到每天两到三支。这种产量,别说是配装一支部队了,若是真要打起仗来,根本连战场上的消耗都弥补不过来。
因此,毕懋康就承诺给他更加优厚的待遇,条件就是让他把技术传递更多的工匠。
但是这个人却死活不同意。
其实,要说他不同意将自己的技艺传给别人,也是不符合事实,但是他也是有着自己的条件。而这个条件,却是毕懋康不敢、或是不愿意答应,甚至连对皇帝陛下提起的胆量都没有。
经过多次劝说,后来甚至都许可他只要放弃那个条件,其他的方面他可以任意张口,要多少钱、要多少地、要多少赏赐都可以的地步。
可那个人对此都是不屑一顾,坚决不肯改变自己的条件。
更令毕懋康感到有些后悔的是,前期在与皇帝陛下互通信函的时候,已经将“铳管打造技术终于取得突破”做为一个喜讯,通报给了皇帝陛下。
如果没有这一出,毕懋康或许会在皇帝陛下的面前求求情——当然了,是在只字不提那个人的情况下——皇帝陛下一高兴,或许就能答应了他。
可做过的事情,如今已是无法更改。
得知圣驾驻跸西山,毕懋康就去找那个人,想做最后一次努力。可是结果仍然令人失望,因此他就闷闷不乐地回来见驾了。
“这个人的打造技术确实精湛?别人确实无法模仿?”最后,毕懋康不无遗憾地说道。
等毕懋康期期艾艾、支支吾吾地竟事情的来龙去脉讲述一遍,皇帝陛下对于这么一个犟种也是充满了好奇——竟然多少钱、多少地都满足不了他,那他的条件肯定不会低。
“确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