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4章 困兽1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64章 困兽1 (第3/3页)

一些可以参考的意见和建议,聊表臣下的绵薄之力。

    此处的绵薄之力并不是孙传庭自谦,而是心里确实真就是如此自慰。

    皇帝陛下虽然尚自青春年少,可孙传庭却绝不敢以青春年少之人视之。因为就在昨天晚间,他私下里与徐光启曾经有过晤谈,而徐光启每每以“皇上的意思是如何如何……”、或“皇帝陛下认为怎样怎样……”等语句解释朝廷的各种或赈灾、或有关其他政务方面的举措。

    由是孙传庭才真正知道,原来目前大明王朝的很多举措,都是出自皇帝陛下首倡,而年逾七旬、蹭蹬官场几十年的老臣徐光启,也只不过是“附议”而已。

    所以,皇帝陛下虽然对流民问题耿耿于怀,可孙传庭却也并不认为皇帝陛下对流民的出路没有成见。

    是的,皇帝陛下肯定是胸有成竹,智珠在握。之所以还没有开始实施,一是或许皇帝陛下还在为某些因素犹豫,还没有最后拿定主意。第二嘛,就是目前的形势尚未发展到那一层,皇帝陛下也还有可以犹豫的时间。

    因此,孙传庭认为皇帝陛下对自己的这一“巡”非常重视。一方面是要了解一些真实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能力和见识的考量,为今后如何使用自己、在哪个方面使用自己预先做一个考察。

    来到陕西之后,孙传庭很快就听说了皇帝陛下曾经微行的故事。但是,后来圣上踪迹逐渐暴露,微行也就只好偃旗息鼓。

    之所以如此,也不只是因为安全方面的考虑,而是因为明知道圣驾光临,地方官府没有不事前大力粉饰的道理,而且想听真话实话、想看民间实情的愿望也就根本无法实现。

    这就是自己做为“耳目”的由来。皇帝陛下非常重视,孙传庭也是很想扮演这个耳目的角色。

    因此,一路之上,他们并不急于赶路。只要碰到流民较多的地方,他们就故意放缓行程。有时闻听了有关流民的事情,他们甚至还故意绕路而行,为的就是多接触,多了解,最大限度发挥自己这个“耳目”的作用。

    当然了,为了听到、看到最真实、最原始的场景,便装而行肯定也是必须的。

    这一日,孙传庭一行,也来到了耀州摩天岭巡检司所在的位置。

    孙巡抚一行来的晚一些,但也基本上与那两人同步。

    本来孙传庭是想过去,与那些在那名书办后面路旁休息的流民攀谈一番。可刚刚那名书办的话却引起了他的注意。

    不,那名书办所说的内容并没有什么令人奇怪的地方,而是他那说话的声音,似乎是有意提高了一些。

    此时孙传庭的位置,正是在那名书办的侧后方,因此他被书办的声音所吸引,下意识地一抬头就向那个方向看过去。这一看,他就马上明白,原来那名书办并非真的在装腔作势地摆谱,抑或狗仗人势地欺人,而根本就是别有用意。

    那两位山东淄川来的流民此时是背对着那边的巡检司兵丁的,而孙传庭却是正对,因此他将一切看的清清楚楚。

    那名书办的高声,的确引起了对面巡检司兵丁的注意。

    他们听到声音,纷纷抬头向这边看过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