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天子寄语2 (第2/3页)
措,以及在民间的反应。通过这两件事,皇帝陛下也可以进一步观察孙传庭的才干,看他是否是值得托付之人。
有时候,青史所留的那个“名”,并非就是真实不欺、就是如假包换,还得需要当事人仔细甄别一番。况且如今的大明王朝,因为皇帝陛下的“出现”,已经发生了近乎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很多很多事情,很多很多的人,也都要重新加以审视。
另外,新军的兵源,皇帝陛下早就打算先从陕西的流民中挑选。可至于如何挑选,挑选多少?重点放在陕西当地的流民,还是以外省人为主,抑或打破地域界限,只以被选中者个人的身体条件做为圭臬?这些问题,皇帝陛下都在考虑,也就是说,他也尚未最后打定主意,最后下定决心。
皇帝陛下就想,还要借用孙传庭的一双“慧眼”,去实地考察一番。
如此这般,庶几也才能让刚刚加入进来的孙传庭,尽快地跟上“节奏”。
“朕本想让你在凤翔县多呆一些时日,杜阳山和雍山招抚的善后事宜……也本想让你参与一下,”皇帝陛下本来就是如此打算,自己一方面熟悉孙传庭,另一方面孙传庭也可以熟悉眼下陕西的赈灾及流民安置、流贼招抚之后的善后等政务,但是后来又考虑到不该将孙传庭的目光局限在凤翔府凤翔县一地,而是更应该放眼天下,至少整个陕西的状况都是要熟悉的范围,“可朕还想让你多去看看……多了解一些情况,”
“是,臣遵旨,”
“延安府那边也要开始招抚流贼了,对此有何见解、有何不同看法,都可以……若是有不便言之处,可给朕直接上折子。但是,有一条你要记住,朕不是要你一味地歌功颂德……目前朝廷在陕西的各项举措都是取得了一些收效,但也并非没有缺漏之处。因此只要觉得有什么可商榷之处,可尽行提出,不要因循瞻顾,模棱两可的话朕也不愿听,刺耳的话朕也听得进去,”
“皇上待臣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