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妥协1 (第2/3页)
感,然则赵氏面临的困局……兄长有何可教我?”
“不知此前赵府有无过分的举动?”赵彦总还是赵氏一族子孙,“不会袖手旁观”也的确不是空口敷衍,献计献策也是他应该尽的义务。
赵彦毕竟也是在官场中打过几十年滚的,他自然也知道朝廷的所谓“有人举报私运、私藏违禁物品”云云只不过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朝廷最感不快的,其实还不是在陕西赈灾的措施遇到的那些阻力。
整个陕甘地区,可以说豪强林立,宗族势力盘根错节,但还是延安府赵家的势力最是庞大。因此,朝廷要想推行赈灾措施,延安府赵家自然就会成为当然的首选目标。
对此,赵府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一是对抗到底,二是尽早妥协。对抗到底显然只是最后万不得已的选择,而妥协也要看朝廷的意思。
朝廷的意思,也不外有两种,一是将延安府赵家彻底根除,二是虚张声势恐吓一番之后,只要赵家屈服,只要陕西的世家大族在表面上顺应朝廷的赈灾措施,最后还是要“同舟共济,以度时艰”的。
彻底决裂……似乎好没有到那种程度,目前赵府这种“外严内松”的局面,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朝廷的目的也应该是后者。但前提条件是地方世家大族的妥协。
照此前的“惯例”看,虽然朝廷占据了权柄的制高点,可也总离不开地方世家大族的支持,没有这样的支持,朝廷的根基难说牢固。因此,从更长远的时间来看,不管朝廷如何强大,最终还是顺应了地方世家大族的利益。
不过,这是需要时间来“消化”的。朝廷最重视的,无非就是个面子问题,只要给了他面子,让他得偿所愿,保持了“尊严”,朝廷也就不会穷究了。等时过境迁,如何操作,还不是地方的世家大族说了算。至于地方官府嘛,那还不是一直由地方的世家大族供养着吗,难道他们还能说的“不”字?
但是,想妥协,也得看能否妥协的了,这也是赵彦所问的“有无过分举动”的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