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延安赵家 (第2/3页)
用物资的行为,加强边防。此时又传闻后金欲从喜峰口进犯,赵彦非常忧虑,向朝廷提出八条建议,被天启皇帝采纳,赵彦也受到褒奖。
贵州征讨苗兵屡次失败,赵彦列举八条对策,朝廷颁布诏书在军中施行。左副都御史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熹宗皇帝姑息养奸袒护魏忠贤,赵彦亦抗疏劾之,因此被魏忠贤所憎恶。杨涟等一批大臣被魏忠贤迫害致死,赵彦被罢免官职遣归原籍。赵彦回到家乡后在城北创办书院,设有燃藜楼、会经堂、西廊,门口立有义学坊,史称赵公书院。崇正年间闹灾荒,赵彦输粟赈贫救活许多人。
赵彦做官后,赵氏家族更是名重一方,赵彦的父亲、祖父、曾祖父俱封荫尚书。朝廷在延安府城敕建莞枢猷茂坊表彰赵彦的功绩,延安府城还为赵彦建有宫保尚书坊。在清嘉庆年间延安尚有赵太保祠供人祭祀。从延安府志辑录的《赵光禄章墓志铭》可以看到赵氏家族官宦众多,而且与曾任兵部尚书的杨(兆)家,总兵肖(如薰)家、参政马(茂才)家等名门望族俱结为姻亲。
其实,延安府赵家的实际掌门人不是赵彦,而是赵章。
赵章是赵彦的弟弟,曾任光禄署丞,到五十多岁时辞官返乡,开办家塾,以积德训导为事。赵家的势力究竟如何,且看以下赵章一人的子息就可看出一二。
赵章长子叫赵广印,曾任兵部员外郎,妻子是大参扬吉的孙女;次子赵大印任甘固总兵、都督同知,妻子是翰林学士王大任之孙、知县王邦弼的女儿;三子赵廷廓任汉羌镇标游击,妻子是都御史白希绣侄女,经魁白希彩的女儿;四子赵隆印是河南固始知县,妻子是举人王评的孙女;五子赵廷锡,顺治辛丑进士、方仕天台令,妻子是湖广参政马茂才的女儿;六子赵廷英,贡监侯铨,第一任妻子是知县杨汝桂的女儿,第二任妻子是大司马、太保杨兆孙女、凤阳道佥事杨正苾女儿;七子赵廷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