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章 国之干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章 国之干城 (第2/3页)

史书所写的那样“饿殍遍野”、“赤地千里”,大明的子民是否到了“命悬一线”、“易子而食”的境地。

    他也很想实地巡查江南富庶之地鱼米之乡,看看那里是否家家富足人人天天乐开怀……

    可皇帝陛下却是身不由己,因为朝中之事还要好一阵蹉跎。

    阉党虽说已经受到了强力打压,可东林势力的卷土重来,这实在也并非大明幸事。

    并非皇帝陛下无端揣测,而是“历史”给出的明证。

    因此,眼下是既要打压阉党势力可又不能使其一蹶不振,既要扶持东林党人又不能令其失去控制,这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好在前世自己见识过好多好多“平衡大师”的“事迹”,也有好多好多的事例可资借鉴,慢慢来,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是。

    可陕甘地区的灾情仍然萦绕于怀。

    也不知徐光启进没进陕西地界?想来不会。前几天的奏折还说是刚到河南,这几日最多能够行走两百里顶多了。派去的锦衣卫应该与其汇合了吧……唉,这个世界,别说是飞机了,就连高铁都没有,真是急死个人啊。

    没办法,干着急也没什么用,还是先以“鸿雁传书”这种最原始的方式吧。

    农事、民政、军士选拔和训练、火器的生产等等,自己虽然多着将近四百年的见识,可自己的这些见识到底是否适合这个世界这个时代,总是要与徐大学问家研讨一番才能够确认。

    徐光启在万历末年于天津始作《农政全书》,以及万历四十七年以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监察御史的新官衔督练新军时总结而成的《徐氏庖言》,皇帝陛下都已经令人找出,并反复研读。

    《农政全书》中关于垦荒的论述,《徐氏庖言》中“用兵之道,全在选练”、“选需实选,练需实练”的主张,颇与后世契合,皇帝陛下也是大有同感。

    皇帝陛下奋笔疾书,满满地写就十几页纸了,仍然不肯歇手。

    乾清宫这个西暖阁面积不大,可也要四个大铜盆的炭火才能使室内温暖如春。

    皇后娘娘与王承恩王公公一起将浙江龙泉进贡的白炭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