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阴阳交泰万物生 (第2/3页)
?此刻我才注意到,刚才那声尖叫是马丽发出的。
接触到我的目光,郑少阳得意的眨巴眨巴眼睛。
常老师也注意到两人的小动作,冷哼了一声却没再说什么。我们已经毕业,现在不属于他的管辖范围了,他也不想多事。
“什么yīn兵,哪有鬼呀,大爷,你这是迷信。”老常女儿开口反驳道。
“信不信随你们……”老汉看样子对这事儿挺忌讳,不再开口多说。
夏天的暴雨来得快去得急,短短半个小时工夫,天空又开始放晴,山间景致再次变得清晰起来。
“哇,空气好清新呀”不少同学也感觉到山间异常,口中发出啧啧称赞声。
老汉的叮嘱并没有吓退我们,一群同学简单商议后,仍然决定穿过朝阳坡,向古淮源进发。
虽然刚下过雨,但是山道上石块众多,走路倒不显得泥泞。
重新踏入这片山坡,我尚未放出神识,就敏锐感应到周围气息异常活跃。自己的心神本能受到牵引,一步步朝禹王石下走去。
不好……金蛟剪疯狂震动,我急退两步,脑袋终于清醒过来。
看我陡然后退,身旁郑少阳也被惊倒,随即开口叫道:“昊哥,你今天怎么了,一惊一乍的。”
“没事,”我再次摇头,转身朝半山坡爬去,不敢靠近那几块黑sè大石。恰好这个时候老常吩咐大家zì yóu活动,因此我的行为并没有引起大家注意。
站在半山腰,我仍然感觉到远处的气息流转,似乎一个不小心,心神就会被影响。
无奈,我只能朝更远处攀登,最后站在山顶远眺。
登上山顶,我愈发感觉朝阳坡的不同凡响。这里离淮河源头不远,百峰汇聚,万流归宗,华夏南北地气恰好在此聚集孕化,形成一股磅礴yīn森的气息。
古人称淮水为华夏的风水河,恐怕正是因为如此。中学《地理》将秦岭―淮河作为南北分界线,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我想到地理课本上的描述,我心中有些恍然:科学与传统风水,似乎在现实面前发生了碰撞。
不过按道理来说,这里属于极yīn至寒之地,应该yīn冷无比才对。
可是刚才在山谷中,我却感觉到那里气息非常温和,就好像海蟾宫所在的山谷。
想到海蟾宫,我猛然发现两个地方有太多的相似之处,都被人为的改变。
yīn气、阳煞……一yīn,一阳,yīn中有阳,阳中有yīn……
“万物抱yīn附阳,冲气为和。老子的‘气’有阳气,yīn气.,故积阳为天,积yīn为地.yīn静阳燥,阳生yīn长,阳杀yīn藏,阳化气,yīn成形。”
原来是人为调和了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