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王允心机 (第3/3页)
头过,倒是赢得了不少好名声。
在去年黄巾作乱的时候,王允是担任豫州刺史,皇甫嵩和朱儁打败了颍川郡的波才后,后续的民生工作都是王允来做的。
在整理战场,抓捕残余黄巾贼寇的时候,王允就找到了张让的门客和张角相互联系的书信。
姑且不论这书信是否真假,就是想想这种信件为什么会落在颍川的黄巾手里,就是非常的可疑的了。
汉灵帝很昏庸,朝野皆知,王允就把这书信交给了汉灵帝,企图以此来扳倒张让。
在王允想来,不管这书信的真假是多么可疑,这皇帝对自己的江山,肯定会看得十分重要,这书信明明白白地显示了张让和黄巾张角有关系,皇帝那么昏庸,一怒之下,肯定就会把张让给杀了,那他除去了一直和世家大族作对的张让,在士族里面肯定是名声大振,rì后自然可以千古流芳。
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和王允想的一样,汉灵帝得到他的奏报,大惊,立即召张让进宫,怒气冲冲地指责张让,并要他交待实际情况。
张让深受汉灵帝的信任,权倾朝野,也没想到王允居然敢在皇上面前,用这么假的信件来污蔑他,要知道他是一个宦官,汉灵帝是昏庸,但是对他是没的说的,就算全天下人都去投靠张角,他也不会,张角做了皇帝,或许其他的世家大族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好处,但是张让他能够得到什么?他本就权倾朝野了,张角还可以给他更多吗?还可能会像汉灵帝那般地信任他吗?
因此张让见到王允的奏章后,不是惊吓,而是气得想吐血,不过很显然,他知道汉灵帝的xìng格,先不辩解自己是如何如何地委屈,这信件又是如何地假,首先是急忙叩头谢罪,在汉灵帝消了气后,张让再把这其中的事情慢慢地说了出来,反过来说是王允忌妒陷害他,说他自己对陛下,对朝廷是如何如何忠心耿耿,没有丝毫与黄巾军私通和背叛朝廷之意。
汉灵帝称呼张让为“阿父”,就可想而知汉灵帝对于张让是如何的信任了。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是交替擅权,之前的恒帝就不说了,就光说说这汉灵帝刘宏。
汉桓帝刘志三十四岁而终,但身后并无子嗣,年轻的窦皇后(桓帝死后被尊为太后)及其父亲窦武,把继承人的年龄设定在少年段,方便掌控。
刘宏是十二岁即位的,是在外戚窦武和宦官曹节他们的一起同意下即位的。
由于灵帝年幼,由窦太后辅政,窦太后执政后,论功策勋,封窦武为闻喜侯;其子窦机为渭阳侯,位拜侍中;其兄子窦绍为鄠侯,迁步兵校尉;窦靖为西乡侯,位拜侍中,掌管羽林左骑。
窦氏一家权倾朝廷内外,十分显贵,又有陈蕃,大小政事,均由陈蕃参与定夺。
陈蕃与窦武又起用了在第一次党锢之祸中受挫的李膺、杜密、尹勋、刘瑜等,使之列于朝廷,参议政事,这赢得了许多士人的心,“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